讀書

哲學家吉爾伯特曾經諷刺人類不過是剃淨了毛的猴子,史密斯據以反駁的理由是:人類會著書,會讀書。人類能將心靈的精華訴諸文字,流傳後世,也只有人類,才能閱讀先哲的智慧,從中獲益。

拿破崙有句名言佳句:“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令人遺憾的征服,就是對於無知的征服。”此話從這位雄霸歐洲的帝王口中道出,更添一番深意,令人回味無窮。無疑。對於知識的追求,令人身心愉快。

讀書是精神王國的探險,是靈魂的壯遊,是內在靈性不斷成長的源泉。書籍改變了世界,讀書豐富了人生。

對於一位真正的讀書人,讀書之意不在尋求什麼“黃金屋”、“千鍾粟”與“顏如玉”,讀書自然不是一件需錐刺股、頭懸樑的苦差,而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一冊好書,往往濃縮了作者一生的全部情感體驗與思想洞見。所以,智者蘇格拉底聲稱,一冊好書能引誘他走遍全世界。宋代詩人尤袤對書的贊語更富於浪漫的味道,所謂:“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貧賤讀之以當友朋,寂寞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書人心境,歷歷可見。

靜夜如水,放下簾兒,泡上一杯清茗,獨自於燈下展讀,悠悠然游於道。夜讀的境界醇厚如酒,以至“三更有夢書當枕”,連夢中也飄逸出陣陣書了。

雨天讀書另有一番幽趣。在滴滴答答的敲檐聲中最宜於開卷了。選擇一個愜意的姿勢,讓整個心靈浸潤於大師的澤惠里,怡然如西湖臥遊,靜定如枯荷聽雨。待街燈四起,掩卷沉思,心裡是抑制不住的莫名的悵惘和美麗的憂鬱。

至於金聖歎所言“雪夜閉戶讀禁書”,那樣一個富於神秘色彩的環境,那樣一冊富於誘惑力的書,構成的意趣自然令書人神而往之了。

讀書是件樂事,訪書、淘書、購書、藏書也是件樂事。鄭西諦訪得一冊所需古書,“往往大喜數日,如大將之克名城”。不得已而售書時,竟如“李後主揮淚斬宮娥”之黯然。阿英說起上海城隍廟的舊書店、舊書攤,如數家珍。像英國書痴喬治?吉辛那樣,為買一套好書而剋扣口腹之慾的體驗,得書後摩挲書頁的幸福,恐怕書人都有同感。持四壁為書,漫步於書林小徑,作繞室旅行,自是別有風光。靜靜地佇立於書櫥前,單是那一個個書名,便是一串串動人的故事。隨手抽出一冊,若是重讀之書,如晤舊友,那是親切而坦誠的長談,透著往事的溫馨;若是未裁之新書,則慶幸終於有了閱讀時間,那份負疚便可收回。何況,除了書本身的故事外,還有隱進書頁的無數故事:那買書的艱辛,得書的歡欣,贈書人的情誼……一冊冊書,便可串起一寸寸生命的時光。

不過,坐擁書城須時時輸入相識的清新空氣才是。進得書山,出得書山,方是縱意書卷。酸腐氣太盛,難免不被人譏為書呆子,想孔乙己那樣,自然要不得。今日,科舉取士已成過去,現代社會滌盪了古人讀書特有的浪漫意味,商浪衝擊下,所患不是書呆子多,而是讀書人少。然而,對於今日的讀書人來說,要在霓光璀璨中獨守一柱青,則要抵制更多的誘惑。但我們欣喜地看到,大浪淘沙,留下了一群痴心不改的真正的讀書人,他們更為執著地堅守人類的精神空間,努力探尋生命轉圜的途徑。

書是小人生,人生是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