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祖母

最近,抽出時間回老家看望母親,我特意經過祖母墳前那條路,拜望祖母的墳。祖母去世時,父親種下的三株杉樹,現已成長為參天大樹,將祖母的墳掩映其中,墳頭早已長滿了野草,墓碑上長了青苔。在祖母墳前蹬下來,我仔細看著墓碑和壘墳的每一塊石頭,陷入久久的沉思和懷念之中。屈指算來,祖母去世已經34個年頭了,每一個鏡頭就像放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記憶中,祖母是慈祥的,也是嚴厲的,祖母的一生正直勤勞,樂於助人,對我們的教育管理十分嚴格。祖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因為家庭貧困沒有讀過書,特具農村婦女的樸實勤勞和正直,有一顆善良的心。祖母曾告訴過我們,祖父於1941年被國民黨抓壯丁時,我父親才三歲。祖父到黔西後生了病,當時帶信來要祖母帶上三錠銀子到黔西取人,祖母到處借錢但沒有人願意借給一個一無所有的家庭,最後打消了取人的念頭。後來,祖父究竟到了哪裡,究竟是死是活,至今杳無音信。

祖母帶著年幼的孩子(我的父親),輾轉來到現在的老家安洛桂花,靠給別人做工要活我父親。解放後,祖母把父親送進學堂讀書,但由於家庭貧困交不起學費,父親唯讀了一年的書,後來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學習打算盤、寫毛筆字,在祖母的嚴格教育下,父親逐步成長為生產隊會計、大隊會計、信用社幹部、供銷社幹部、電站站長、公社秘書、公社管委會副主任、管委會主任、公社書記。我們小時候,祖母負責家務,並對我們的學習、勞動、生活進行管理,因為那時候母親要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分糧食,沒有精力管理我們。

祖母雖然不識字,但對我們的學習很嚴格。每天一大早就把我們叫起床,按時到學校上課,放學後要監督我們做作業,看到我們的作業本寫的滿滿的,她就高興,如果作業本沒寫滿字,就會被教訓一頓,甚至會吃一頓竹條子掛麵。星期六和星期天,祖母就安排我們每天割一背篼牛草,一背蔸豬草,如果偷奸耍滑弄虛作假,也會吃祖母一頓竹條子麵條。記得,祖母常和我們說的一句話是“讀書要像讀書的樣子,到學校就要認真聽老師講,回到家裡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要有文有武才行”。

有一次,祖母要到土裡薅苞谷,怎么也要把我帶上,教我薅苞谷。我是第一次做農活,薅苞谷的事更是沒接觸過,祖母給我講如何才專門除草鬆土蓋土,不傷害莊家。可我做起來,不時都挖斷苞穀苗,心裡跳得突突突的,害怕祖母罵人。祖母不但沒罵我,還走過來教我怎么拿鋤頭,怎么才更好地鬆土除草,怎么避開包穀苗,總是不厭其煩,通過多次練習,我熟練地掌握了薅苞谷的農活。祖母說,不能讀書就想到當官,個個都想當官,能有這樣多官來當嗎?要有兩種準備,不能當官就要能做農活,這樣才能生活得下去。祖母說的道理很淺顯,但意義卻很深刻。一個人不能一條路走到黑,一條走不通還有不同方向的很多條,只要不是歪門邪道。

祖母的一生是能吃苦耐勞的一生,是我們心中的典範。不論是重活、累活都能當擔當。她是舊社會過來的人,什麼艱難困苦都經歷過,在艱難的人生歷程中,養成了勤勞儉樸的品質。在我的印象中,祖母從來沒有休閒過,一天就是煮豬食餵豬、煮飯、割豬草、打掃衛生、洗衣服,忙個不停,直到病情嚴重了還沒停下家務活。祖母的身體力行,教育管理,不但使我們的學習沒落後,還讓我們養成了勤勞儉樸的好習慣。

一生正直,樂於助人是祖母的良好品德。對偷摸扒竊、打架鬥毆的不良行為,祖母非常反感,只要被她知道,就要過問制止。一次,祖母上坡割豬草,發現有人偷集體的包穀,立即教育了偷包穀的年輕人,制止了偷盜行為。祖母心直口快,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寨上有困難得揭不開鍋的人家,祖母總要將僅有的糧食分出來送到別人家裡,有受災逃荒來到寨子裡的,總要送上10斤8斤糧食,還要好好招呼逃荒的人吃上一頓飽飯。

祖母常說:“人要遇到哪樣災難,說不清楚,人家有難了你幫助他,自己有難別人也會幫你”。每逢下大雨,我們寨子裡有的田坎路就會被衝垮,影響人們過路。祖母發現後,提上鋤頭就修路,方便人們過往。有人對祖母說:“二孃,你這么大的年紀了,還補路啊,讓年輕的來做嘛”。祖母總是笑著說:“修橋補路是積德,哪個做都是一樣的”。別看祖母沒有文化,但祖母的口才在十里八鄉都有名,具有說服力。寨上誰家夫妻鬧矛盾,都得請祖母去調停,只要祖母出面要不了半支煙功夫就會讓人家夫妻矛盾停息。寨子裡有一二十對夫妻還是祖母做的媒,家家都是兒孫滿堂,幸福美滿。

1981年4月,祖母的病情進一步惡化,據醫生講應該是胃癌,痛起來非常痛苦。那是沒有什麼先進的藥品,就靠去痛片控制突如其來的陣痛。吃不下什麼東西,靠喝米湯和開水維持生命。即便在生命垂位的時刻,祖母也沒有忘記對我的教育,時刻都關注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一天,祖母把我叫到床面前,語重心長地說:“看來,窩火的時間不多了,你們要好好的讀書,要勤快不要習懶,以後才會有出息”。看著奄奄一息的祖母,悲傷的眼淚從我眼裡流了下來,這就是祖母對我最後的教育。

從祖母的墳前站了起來,面對墓碑跪了下去,向祖母作揖叩首,心裡默默地告訴祖母:“奶奶,我們沒有辜負你的教育,沒有辜負你對我們的愛護關心,雖然我們沒有當上大官,沒有成為大款,但我們總算有了自己的工作,你老人家就放心吧,我們會永遠把你的教誨銘記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