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海鷗老人塑像之感慨

今年西伯利亞紅嘴鷗又如期來到了昆明翠湖,至此之際我正好翻開了鄧啟耀先生寫的《海鷗老人》,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位普通平凡,命運坎坷,窮困潦倒,孤苦伶仃的老人,居然2024年如一日地節衣縮食,無私餵養,保護海鷗。

老人去世後,好心的記者將老人的訃告貼在翠湖的欄桿上,海鷗竟然棲歇在那根欄桿上,默默地注視;當記者將老人的放大遺像樹立旁邊時,許多海鷗立即前來,整齊地排成兩行為老人守靈,久久不願離去。可見老人與海鷗建立了常人無法體驗的禽我相忘,親如一家的關係。過往遊人看到這種情感天地的一幕,紛紛在遺像上籤字留念。

感動之下,我在網上搜尋了相關資料得知:老人去世後,一位21歲的姑娘倡導為老人建立塑像。隨後昆明市各媒體積極回響,市民踴躍捐款,政府大力支持,兩座海鷗老人塑像終於在2024年元旦落成於昆明市。一座在翠湖的水月軒中,另一座在海埂公園。

我奇怪的是,網上所有資料都沒有老人的出生年月。也許他的碑文上會有這個訊息。我決定到實地去印證一下。

翠湖我曾去過幾次,只見過水月軒中有一座題為“翔”的塑像,因位置突出,塑像高大,凡去過的人無不知曉,可就是沒有看到海鷗老人的塑像。如此重要的塑像都沒看到,我覺得很詫異。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翠湖的水月軒,找了很久,還是沒找有到海鷗老人塑像。沒辦法,只好詢問正在晨練的人,在他們的指引下,我才在一個角落的花壇中,看到了海鷗老人的塑像。

由於位置偏僻,塑像又矮,座基又低,加之花壇中的菊花已超過塑像胸口,遺像幾乎只露一個頭,若不是知情人很難注意到這裡。難怪我幾次路過都沒有發現。

看到這種景象,心中頓生感慨:老人的事跡可以說是昆明市生態保護的典範;是翠湖人文精神的亮點,既然為他塑像,為什麼座基不抬高一點,位置不選好一點,難道平民塑像就得這么低下?我真有點疑惑不解!

碑文豎立在塑像旁,比主體塑像大幾倍,真有喧賓奪主的感覺。碑文不知誰人所寫。然而,不管誰人所寫,憑心而論,那樣的碑文實在不敢恭維!

碑題既然是《海鷗老人鑄像落成記》,就應緊扣主題書寫海鷗老的生平與鑄像落成的過程。而全文卻用一半來寫翠湖的歷史概貌,顯然與主題無關。這種可有可無的東西,用畫蛇添足來形容有點不切實際,但用“牆上蘆葦頭重腳輕”倒是十分形象。

剩下的一半碑文,沒有老人的生卒年限;沒有群鷗的哀悼場面;沒有市民的捐款情況;沒有政府的重視程度;沒有鑄像落成的過程。無疑也沒有緊扣主題。這種文不對題的碑文,不管寫得多么文質彬彬,玄妙高深,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次品。

碑文以中英文對照排立,可見是面向世界和國民的,不是寫給學者研究的,因此不該用文言文,以便普及啊!

全文不但用了文言,而且還多處運用生冷辭彙及高深典故,例如:“鄯闡之丰姿、因與世齟齬、屢遭縲紲之禍、黌宮學養”等等就是生冷辭彙;“齊物之理”就是高深典故。

《齊物論》雖然是《莊子》中的扛鼎之作,但是當今有幾人去翻看《莊子》呢?萬物等同齊觀的“齊物之理”自然少有人知。

此等碑文,即使當代大學生讀起來也會倍感吃力,何況我等普通老百姓和漢語不專的海外來賓?除非大家預先帶一本厚重的《辭海》,方可現場查考。哈哈!可否?

如果碑文讓我來寫的話,肯定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現將原碑文出示,然後出示我擬寫的碑文。雖不敢說是最好,但兩個碑文對照一下,究竟誰更符合人民大眾的口味;誰更緊扣《海鷗老人鑄像落成記》的主題,讀者自有明鑑。

(一)原碑文

海鷗老人鑄像落成記

翠湖,古之澤國也,連滇池,後水位漸退,形成沼澤,稱菜海子。明清之際,先為沐府林園,後為吳氏宮苑,波光柳色,魚躍鳶飛。昔人有詩讚曰:六尺小船呼不應,水禽沙鳥向人啼。此昔日翠湖之景色也。及至近代,曾一度湖水乾涸,殿宇鳩居,水禽沙鳥之景已不復見。

今時逢盛世,翠湖幾經修治,引水注湖,種樹植草,藍天碧水,柳暗花明,彰顯我春城之麗質,呈現我鄯闡之丰姿。環境優美,百鳥不招而至,二十年前,海鷗忽從天降,翔集湖光之表,嬉戲綠水之間。市民驚喜,群集觀賞,拋食饗鷗,迎接天外來客。爾後,每年入冬,群鷗必如期而至,誠乃祥瑞之兆也。

觀鷗人群中有一古稀老者,背雖駝而神采朗健,寡言笑而面目慈祥,每日按時來飼鷗,多年不輟。久之,眾人矚目,獨不知其為何許人也,乃以“海鷗老人”稱之,後經記者採訪,方略知其身世。老人名吳慶恆,建國初畢業於革命大學,風華正茂,意氣俊爽,因與世齟齬,屢遭縲紲之禍,歲月不居,年華虛度,及至平反,已垂垂老矣。

雖其命途多舛,然以黌宮學養,深明齊物之理,人海沉浮,恆存仁愛之心,故能人鷗相狎,以尋詩意棲居。故能節衣縮食,從微薄之退休金叄佰零捌元中留其大半買鷗食,與鷗同樂。此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妙趣,豈非春城人民愛鷗情結之表征乎?如今斯人已逝而精神不泯,故鑄像以訁志其永恆。夫天人合一,國泰民安,乃華夏文明之精義,然則,“海鷗老人”之精神,亦可通天人之道也。(原文沒有分段。)

(二)重寫之碑文

海鷗老人鑄像落成記

自1984年西伯利亞紅嘴鷗再度飛臨昆明翠湖起,便有一位身材瘦弱,彎腰駝背,神情開朗,面目慈祥,寡言少語的退休老人,2024年如一日地風雨無阻,按時步行十幾公里前來翠湖餵鷗,至死不渝。人們不知他的真實姓名,只能依據他的愛鷗深情,形象地尊稱他謂“海鷗老人”。

據考:海鷗老人真實姓名為吳慶恆,生於1924年,卒於1995年12月20日,享年71歲。

吳慶恆於建國初畢業於革命大學,因善良敦厚,不諳世事,連遭厄運,蹉跎歲月於囹圄之中,及至平反,已垂垂老矣。終身未娶,孤苦伶仃,窮困潦倒。老人雖經人海沉浮,卻能超然物外,恆存仁愛之心,從微薄的退休金中,節衣縮食出大半買食餵鷗,把畢生的愛傾注於護鷗之上,與鷗達到禽我相忘,親如一家。

因2024年拮据生活,老人身體不堪重負,偶感風寒,無人照應,又不捨去醫院,病逝家中!老人已逝,精神不泯,群鷗哀悼,久久不願離去;市民感動,踴躍捐款以鑄海鷗老人像;政府積極回響,大力支持,鑄像遂於2024年元旦落成。

願吳慶恆老人九天之上安息吧!善良的人們會永遠銘記於你!

嗚呼!不是我愛管閒事,只是被海鷗老人的事跡所感動,心生感慨,不得不大聲疾呼:把海鷗老人的鑄像移到更顯著的位置;把鑄像地基抬高一點;把碑文寫平實一點。才能更好地讓海鷗老人那大愛無疆的精神感召世人,情感天地的美德光耀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