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巍巍岱嶽撼不動日月經綸的流轉,浩瀚黃河割不完齊魯大地的輝煌。從龍山文化到孔孟之鄉,從春秋的兵馬到今日的芳華.我們見證著齊魯文化的變遷。

拈花一瞬,便光彩遺萬年。

曾記否,蓬萊閣暨居於渤海之簸,有著攜八仙過海的飄逸,秦始皇的船隊自此浩浩蕩蕩駛向東,從此打開對外交往的扉頁,讓中華文明揚名中外?曾記否,杏壇的蔭涼下,孔夫子的三千弟子將“仁和”偷?偷掩在一往香下,讓儒家思想從此浸染齊魯,走向九州?曾記否,賈思解筆下的能工巧匠、飽經風箱的老農,在烹燒的豐壤中播撒下界實乳曾那否長常解承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易安,“夜裡挑燈看劍”的稼軒,讓我們在唐宋古韻中口唇生香,沉浸在古典中無法自拔?我們見證著齊魯,不僅僅是一個偉岸的身影,更重要的是採擷無數靈魂碰撞的火花、智慈的碩果,一路向前奔騰。

可曾想過,一個世紀前拿著土槍土炮跟洋鬼子廝殺的,是山東人敢為人先的果敢;在冰天雪地的異鄉,愣是能闖出一片豐饒天下的,是山東人闖關東的驚天動地,誓不罷休;高粱面的煎餅、黃黃的小米粥.這是沂蒙山區紅嫂對戰士的一片深情。我們見證著,一併被感動著。它鑲嵌在玉帶般的黃河,聳立在偉岸的岱嶽,帶著齊魯文化的厚德載物,樸素至純,彰顯著巨大的魅力,如同看一個齊魯漢子豪飲一杯高粱酒般,淋漓痛快!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驚喜於見證它羽翼的豐滿、卓然的成績。是的,它是北川災區山東援建者無私奉獻的辛勞汗水;是王樂義放在蔬菜大棚,高舉創新旗幟的自信;是濰柴永不枯竭的動力;是許振超敢於攻關的大港精神。它被賦予了鮮活的時代痕跡,在九千三百萬子女的注視下煥發出新的美麗!

左手俯視著青島奧帆中心的白帆點點,右手翹首期盼著泉城全運即將到來的芳華。一路走來,我們見證著齊魯文化的光輝,它賦予我們堅實的力量,讓我們邁開步子大步向前!

厚山厚水,厚德載物,唯願齊魯文化在我們的見證下越發美麗,愛你,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