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向花低頭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無意間翻開書頁,這句似曾相識的詩句便映入眼帘,口中輕吟,不知是出了神,還是入了境。眼前:一位長須飄飄的智者頭戴斗笠,身著一襲泛白的粗布麻衣,卻仍遮不住他的仙風道骨,出塵之姿,手臂上隨意的懸著竹籃,腰間繫著酒葫蘆,背倚竹籬,面朝一片黃色菊海中,一隻手向前伸,指尖觸到花枝,微微彎下腰低下頭,湊近一朵菊花,臉上蕩漾著似有似無的笑容,微風拂過,花枝搖曳,衣袂飄飄,如詩如畫……

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在萬花凋零之際在田間山頭悄然綻放,與秋風同舞,與白霜相伴,它不似芍藥,少了些嬌艷,多了份淡泊;不似幽蘭,少了些空靈,多了份溫暖;不似紅梅,少了些傲氣,多了份嫻靜。若問痴愛菊花者是誰,非陶淵明莫屬。陶淵明觀菊,發出了“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的讚賞;陶淵明賞菊,嘆出了“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這樣“洗盡古今塵俗氣”的千古佳句……四季萬千繁花,或許只有菊花擔得起這位淡泊一切的孤傲詩人的折腰低頭;古今無數高人,或許也只有陶淵明配得上這迎霜綻放,遠離塵囂的菊花。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一千六百年前,陶淵明說出這石破天驚的話語後,憤然辭官,結束了他這一生的官場生涯。那樣堅毅,那樣豪邁,那樣坦率,不帶一絲猶豫,縱是家中貧寒,身為彭澤縣令的他仍然不願為了區區五斗米,去向小人獻殷勤;為了功名利祿,去趨炎附勢,同流合污。這是一種來自於骨子裡的傲氣,發自於內心的不屑,屬於他的白緞上容不得一絲污跡,縱是金山銀山,也不值得他眨一下眼,更何況折腰。或許那一刻他豁達開朗,這樣的人世終究不屬於他,年少時“兼濟天下大濟蒼生”志向太難實現,他累了,既不能兼濟天下,那便獨善其身,辭官而去,歸隱田園,尋找那一方屬於自己的淨土,尋找那一朵值得自己低頭折腰的花兒。

陶淵明的前半生漂泊浮沉,後半生清貧安逸,直到一場災難讓他一貧如洗,靠著好友接濟度日,最後貧病交加,黯然離世,從此世上少了位愛菊如命的痴人,少了位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傲人,不知那片他親手種的菊花是否以露為淚在孤寂的秋夜裡為那個人潸然淚下呢?但在後人的心中,卻深深的刻下了這位偉人的名字,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淡泊寧靜,置身於花海的身影。

高潔若他,此生只向花低頭;淡泊如他,今世只為花折腰!

然而,士人只應古時有,當下能得幾回聞,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繁華世界裡,物質,金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好似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趨向於“為了五斗米折了腰,低了頭”。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的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沉思,真正值得我們低頭的是什麼。

我回過神來,輕輕的合上書,向著陽台上種著的菊花走去,忽然想起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首詩——

人世一間過雲樓,漫天風雨不言愁。名利來了總還去,此生只向花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