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味道

每年到了這時候——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的父母拎著新包的粽子來學校看望孩子。

我們還沒有下課,這些父母就站在學校大門外等,直等到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露出來,他們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寄託、他們的一切。

這時候,我總是不禁想起媽媽,想起媽媽每年此時包的青青的粽子。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一起在田野間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煮了半天的香噴噴的粽子拿出來。我呢,就會狼吐虎咽地吃上兩三個,當咬到那一個個蜜棗時,就會覺得全世界的香甜都匯集到了媽媽的粽子裡。

長大一些後,我就會幫媽媽一起包粽子了。那一片片綠綠的粽葉,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後輕輕摁上一兩個蜜棗,再包成一個個有稜有角的新米粽子,加上青綠色的或五彩的粽線,煞是好看,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成語“秀色可餐”。剛開始的時候,我包得太松,江米常常跑出來;後來,越來越熟練,我包的粽子稜角也就更加分明了。包好後,媽媽就親手把它們放進大鍋里,添上剛從水井裡提上來的清水,用帶著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粽子就可以出鍋了。最後,就能看到滿鍋的新粽子在熱鍋里汩汩叫著等我了。

每年廟會前,媽媽會煮上一大鍋粽子,端午節前還會再煮一大鍋。這樣,我就可以吃個夠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樂乎。每當這時,我看到媽媽在熱氣騰騰的粽香里也欣慰地笑了。原來,端午節里不只有粽子的香味,更有母愛的味道,一如端午節里,門口那些父母的愛。

此時,我的視線忽然模糊了。也許,那群人里,媽媽也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