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

冬夜裡,寒冷的風吹佛著我的“五色絲線繡不完的”心緒、寂靜的考場,襯得窗外更加喧囂了,也慢慢把我淹沒在回憶里。

記得從小到大的一次次考試,一種憂愁惋惜的情緒糾纏得我喘不過氣來。當我第一次走進考場時,我是愉悅的,甚至在出門前笑著親了親母親的臉,哼著不成調的曲子,步伐輕鬆。在打了考試鈴後,我沉著地執筆答卷,運筆如飛,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結果如何是我記不清了,但那令人身心舒暢的考試卻使我記憶猶新。然而在進進出出一個又一個的考場後,那種令人嚮往的感覺終於不復存在了,也許是被時光消磨了,也許是被成長壓塌了,但我卻從未認為過,那只是時光唇邊一句不經意的詩。相信它會隨著回憶而被重新拾起,只需要不斷地努力罷了。

當我上了國中,考試多了起來,我的心幾乎要迷失在答卷里,不再是我主宰著答卷,而是答卷控制著我,讓我淪為一個牽線的木偶,變得“不為自己而考試”,僅是“順從”了父母、老師。如今回想起來,不過是個笑話罷了,不過是個逃避現實,不想付出努力的藉口罷了,“不為自己而考試”的考試,圖有浪費時間和青春,糟蹋答卷和努力的實質而已。

實際上,學習上的考試又何嘗不是人生的考驗。學習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又何嘗不是人生手下的一張難以抉擇的答卷呢?無論是站在哪個立場上,無論是想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亦或是成長上的突破,只要努力就行了。

付出總是與回報成正比的,你有多少的付出,就會有多少的回報。

正如古時候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所作也。

別人只知道一個人表面上的光彩鮮艷,只羨慕他的成績,只嫉妒他的成就大業,名垂青史,但卻看不到他背後的不懈努力。當他流血流汗時,沒有一個人羨慕他,當他大起大落時,沒有一個人嫉妒他。那些膚淺貪婪,不想付出卻想收穫的人啊,正如從前的我,只會嘆恨自己的不幸,在妒忌別從的同時,憎惡自己不得志的可悲命運,只會用著酸苦的調子說“不給我機會答卷”,卻不知道,人生的答卷已攤在眼前,答卷的機會卻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那些懈怠、自以為是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我手中的答卷已近結尾而人生的答卷卻正要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