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腳尖

“詩聖”杜甫曾在《望岳》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思是只要爬上了高山,再看其他山就都覺得十分渺小了,這也正與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如何才能像杜甫和孔子那樣看得更遠呢?想必除了登山運動員以外,沒有人會天天去登山望遠,其實想要看得更遠沒有什麼困難、複雜的流程工序,只需要踮起你小小的、小小的腳尖,然後極力往遠處看,這就夠了。任何人都可以試一試,是不是看得遠了點?但當我們真正嘗試好多回踮起腳尖後,我們會恍然大悟,原來踮起腳尖並不只是一個微小的、不起眼的動作,在人生的漫漫之路上,我們依然需要踮起腳尖往遠處看,即使你的視力是2.0的也一樣,因為此遠眺非彼遠眺也,剛才說的遠眺只是用眼睛去看,是實際存在的狀態,而現在我們所要討論的,則是一個莊嚴而肅穆的話題,是一種人生處世的態度與品德。

所有人都聽說過《井底之蛙》和《南歧之見》這兩則寓言,其實坐井觀天的青蛙和目光短淺的南歧人並不是笑話。有許多人總是用戲謔的語氣對朋友和兒女講述這兩個故事,孰不知現代社會中的一部分人也和文中的青蛙與南歧人一樣,目光短淺、思想狹隘,實可謂鼠目寸光之輩。但這些人的出現也更讓我們意識到,在人們有限的所知範圍內的“第一”和“冠軍”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放眼全國,放眼全世界,放眼全宇宙,我們會發現我們是多么渺小,就如同是浩瀚的海洋中的一葉扁舟,毫不起眼。雖然戰勝自己、讓自己有所進步是一件困難之至的事,但是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渺小,並放眼未來、目光長遠,不是我們每個人首先應該做到的嗎?

家長教育孩子時,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事實上確是如此。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有限的認知界限內,不往長遠看,卻總認為自己是第一,自己是最好的,並因此懈怠下來,不再努力,終有一天會把能力和知識消磨殆盡,到那時才知道世界上有許多人比自己厲害比自己強,並悔恨終生,豈不是很可悲嗎?如果我們真的這樣下去,恐怕一輩子也是無法成功、無法進步、無法有所成就的罷!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實前文已經說過了,只要“踮起腳尖”即可。其實這裡所說的“踮起腳尖”並不是真的讓人們做出這個動作來,而是要讓我們看向遠方、看向未來、看向全世界,懂得自己的缺陷並努力改正,看清自己的優點並堅持下去,認知遠方的強敵並拚命追趕。也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局限的範圍,迎向廣闊的世界;也只有這樣,才能摒棄短淺的目光,擁有長遠的目光;也只有這樣,才能不顧輝煌的過去,面對美好的明天!

朋友!請讓我們一起數“一、二、三”,然後踮起腳尖,以長遠的目光看待世界,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