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如一條不惜的紐帶,傳遞著歷史的清音,傳承著民族的文化,傳授著豐富的知識,即使相隔千年,我依然可以感受到,書卷中的厚重與雋永。

“忍’學論

他教會我“忍”。越王勾踐,那個曾被吳王騎在胯下的男子。他睡在冷硬的乾柴上,成百上千個日日夜夜,他在思索,扶正自己動搖的信念。當尊嚴和信心就要被擊垮時,苦味瀰漫在他口中,他清醒了,眼神炯炯。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中,他成功了。他教會我“忍”。

“耐心”之戰

他教會我“等待”。他的父親九十歲時有了這個孩子。他的父親不喜歡他,就把他放在封地上自生自滅。堯所生的時代,沒有高樓林立,瓊樓玉宇,有的只是破舊的茅屋和不間歇的野獸侵略。他不急,他在等,就像在熬一鍋湯,文火慢燉才能出濃郁芳香。終於有一天,現住的部落首領抵不住來自滿朝大臣的壓力,來自他的封地,將代表權利的斧頭給了他。在這場耐心的之戰中,他成功了。他教會我等待。

學會“珍惜”

他教會我珍惜。那個提手便可作“人生只若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男子,由於父親納蘭的明珠的權勢滔天,他的絕艷驚才被皇權一味壓制。當青梅竹馬踏入步步為營的重重宮闈時,他知道一切都結束了。他悲痛欲絕。不久後,家族給他娶了一位書香門第的小姐。他心中依然思念那宮闕中的女子,送櫻桃,送驚奇玩意兒……知道有一天,她死了。從納蘭容若娶她進門後,她一直盡心陪伴他左右。冰冷的棺材隨著釘與錘的敲打愈來愈嚴思的合縫。這時他才念起她的好,念起與她一起品詩作畫潑茶。“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容若叫我珍惜。

時代的長河中,師者存在於現實,藏匿於書本,消失於角落。為人師者,可以沒有驚艷的外表,滔天的權勢,但一定能“傳道,授業,解惑”。在悠悠五千年歷史中,他們如一條不息的紐帶傳遞著歷史的清音,傳承著名族的文化傳授著豐碩的知識。

我依然感受到,那書卷散發出的厚重感即便我們相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