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印象

奇花異樹各顯其華——海南印象。

台灣作家張曉風每旅遊到一地,喜歡詢問當地植物的名字,我也有這個習慣。如果到了一地,對當地的植物一無所知,那旅遊也是懵懵懂懂,屬於模糊旅遊了。

海南島令人生趣的植物太多了,因其在中國的最南端,是中國特有的熱帶地區,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氣溫較高,適宜植物生長。

我想了解這裡的植物,海南人也知道遊客的心理,在公園或賓館的花園都給有趣植物掛上說明標牌,由是我對海南的植物有了初步了解。這裡的有趣植物太多,一言難盡,我只說說我印象最深的幾種吧。

椰樹

椰樹可以說是海南島的代表了,在海南遍地都是,所以海南島又稱椰島。

椰樹在海南歷史久遠,關於椰樹的傳說眾多。一種說法是:椰樹是黎族先民首領越王所變,椰子便是“越王頭”,神話反映了黎族先民開發海南的獻身精神。另一傳說是一位在海邊引頸翹望丈夫歸帆的年輕女子,化為椰樹,椰樹美麗的葉羽是她頭上的草帽,美麗傳說是海南人民對美好愛情的歌頌。確實,細高的椰樹只在頂部有寬大的葉片,如窈窕少女帶著綠色柔軟的草帽。海風吹來,樹幹晃動,如少女扭動苗條腰肢;樹冠搖擺,如少女轉頭展示草帽,可謂搖曳多姿。我常被這美麗的椰女吸引,引頸眺望,顧盼不已。

從資料中我又了解到,椰樹渾身是寶。椰子可以加工成多種食品。椰汁、肉、根、殼均可入藥,椰油可製成高級化妝品。海南的椰雕工藝源遠流長,精湛奇巧,曾被作為貢品。

椰樹不僅是海南人民的物質寶物,也是精神寶物。“鵲鳥愛穿椰子林,椰子能甜鵲鳥心。妹作椰子葉下掛,單等情哥來穿林”。有關椰樹、椰子的動人民歌在海南不勝枚舉。椰樹是海南鄉親的吉祥物,人們在慶賀訂婚、結婚、生兒以及其它喜慶大事時,總要種椰樹作為紀念。從1992年4月起,每年海南都舉行國際椰子節,椰子成為讓海南走向世界的橋樑。

有趣的是,椰樹還有不少表兄弟,比如大王棕、假檳榔樹等,它們與椰樹長得相像,初來海南的人很難分其伯仲,這就使人愈加覺得海南是棷樹的世界。

鳳梨蜜

在海口五公祠里漫步,突然看到一棵高大樹木的樹幹上掛著橄欖球般大的綠色果實,很是醒目。上前用手托一托,這果實很重,有十來斤吧。這么大的樹上果實我還從來沒見過,甚為驚奇,不知此果為何果。我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便向祠里的工作人員打聽。工作人員如數家珍地向我講解:“此果叫鳳梨蜜,又稱木鳳梨、樹鳳梨,原產印度,引入中國栽培已有九百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海南、台灣等熱帶地區。鳳梨蜜樹是一種熱帶桑科常綠喬木,果實6~7月成熟,形狀巨大,最重達40公斤,被稱為水果之王。”

“最大的果實重40公斤!”我不僅咋舌。

“是呀,要比這樹上的果實大七、八倍。”工作人員指著眼前樹上的鳳梨蜜說。

我想像著那巨大的果實,怕是有水缸那么大吧,那是怎樣的奇觀呀,可惜我沒有看見。

工作人員又說:“鳳梨蜜結於樹幹上,枝條是難以承受這么大重量的。果實內藏無數金黃色肉包,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當地年輕人約會前將其當作口香糖咀嚼幾口,可以改變口腔異味;它還有健體益壽的作用。此樹樹齡愈大,果也愈大,木材也愈堅硬,堪稱老當益壯。”

聽完講解,我又仔細觀賞鳳梨蜜樹,結在樹幹上的果實如嬰兒伏在母親懷裡,相偎相依,母子情深。再看看,又如燈籠掛在木桿上,向人們展示著光明與喜慶。我希望這果實快快長成水缸那么大,向人們展現果王的雄姿,我也很想嘗嘗果王的美味。我又想國家間開展交流就是好呀,否則我們怎么能看到鳳梨蜜的雄姿,嘗到它的美味呢。

鳳凰木和木棉樹

走在海南的花園裡或山野中,常可驀然看到高大的樹木紅花滿枝,如火焰熱烈在燃燒,又如紅綢迎風在飛舞。這種樹不是鳳凰木就是木棉樹。常言說紅花也得綠葉扶,可這兩種樹的紅花卻單獨開放,或開放時以花為主,只呈現一片火紅,特別醒目。所以鳳凰木又稱火樹,木棉樹又稱英雄樹。

北方也有單獨開花的樹木,如桃、李、梅、杏等樹,但它們都比較矮小,花朵小巧玲瓏,花色也比較淺淡,或白,或粉。比較而言,鳳凰木和木棉樹要高大得多,有三、四層樓高,花朵又大又紅,似英雄胸前佩戴的大紅花,那種熱烈和燦爛,如盛夏的驕陽,其華貴堂皇又如皇后頭上的冠冕。我看到它們便怦然心動,激情湧起。相信每個外來遊子也都會有這種感覺。這兩種樹給海南景色增添了無限風光和神采。我希望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也經常閃爍這兩種樹的影子,使我們前進時得到鼓舞,挫折時受到激勵。

鳳凰木和木棉樹不只是好看、威風,也有很好的實用價值。鳳凰木樹皮是解熱劑,花可提取抗生素,並有驅蟲效果。木棉樹的花朵曬乾後,可用做玉花茶的材料,清熱解毒。木棉可做睡枕。樹幹則可做家具。

雞蛋花樹

海南屬熱帶地區,植物四季常綠,可走在綠蔭叢中,卻突然發現一種樹光禿禿的,令人有驚悚感。

看一看資料,知道這是雞蛋花樹,冬季在海南也是落葉的。

雞蛋花樹光禿的樹枝瘦硬而又彎虬,伸向藍天,有一種不屈的氣勢。看到這奇樹我不由想起著名作家馮苓植寫過的著名小說《虬龍爪》。書中說城裡林中有一株樹枝橫斜彎曲的樹,故而名曰“虬龍爪”,它因其虬枝而頗顯奇特,頗有氣勢,也頗受珍重,玩鳥之人只有大師級並有奇鳥才能把鳥籠掛在這“虬龍爪”上,以顯尊貴。我覺得這雞蛋花樹的模樣、氣勢就像“虬龍爪”,能鎮住人。

雞蛋樹花的虬枝跟有名的太湖石有相通之處。太湖石的特點是“瘦、皺、露、透”,雞蛋花樹無葉時枝條顯瘦硬,因無葉當然枝條間露、透。太湖石瘦骨嶙峋、奇特峻削,示人孤傲脫俗之表,雞蛋花樹亦與人風骨不凡之感。我想如將雞蛋樹花種植在太湖石邊,雙雄並立,那是何等氣勢!

資料上有雞蛋花樹開花時的照片,那花如雞蛋般大小,花色外白內黃,恍如蛋白裹著蛋黃,故名雞蛋花。其花鮮嫩而香氣清郁,有去濕氣、清熱毒、生津止渴之功效,能泡茶入藥也可做香料。雞蛋花樹葉長橢圓形,墨綠色,似小芭蕉葉。

有一幅寫竹子的對聯:“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總虛心。”此聯改一改用來形容雞蛋花樹很合適:“未開花時先有節,到爛漫時顯嬌羞。”

海南讓人生奇的植物太多了,我一過往遊客當然只能略窺一斑,述說一二。可正因為大自然有無窮奧妙,才令我們生奇、生趣,生出求知之心,生活也因此而多趣多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