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土地深深地打動了我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名勝古蹟遍布其中。煙波浩渺的東昌湖、穿城而過的古老的大運河為聊城增添了嫵媚的氣質,胭脂湖的傳說為聊城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古樓、山陝會館、仁義胡同、鐵塔、護國寺、景陽岡、獅子樓、曹植墓等名勝古蹟承載著聊城豐厚的文化底蘊;孔繁森紀念館是聊城人心中的聖地;通過申遺的徒駭河景觀帶、體現了聊城農民智慧的江堤樂園、磅礴大氣的體育公園已經成了聊城新的驕傲。

在決定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的時期,聊城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他們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用鮮血捍衛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聊城的英烈:張自忠,漢族,山東省臨清縣人。為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與日軍戰鬥中,不幸殉國,是二戰中同盟國陣亡的最高級將領。金方昌(1921—1940),回族,山東聊城人,中共代縣宣傳部副部長兼城關區委書記。在一次督送公糧任務後被盯梢隨後被捕並慘遭殺害。……這些英雄的故事,既讓我們悲傷,又讓我們為此驕傲,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為了國家、民族而不怕犧牲的人,才讓我們的祖國有現在的富強,才讓我們的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們才是聊城的名牌,是聊城人心中永遠的驕傲。

聊城人傑物靈,也曾經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物,如:劉少奇和朱德曾經來這裡視察工作,萬里、趙紫陽、田紀雲、宋任窮、段君毅、黃敬、楊得志、張霖之、曾思玉、馬本齋、蘇振華、楊勇、張承先、王任重,趙建民、徐運北等黨政軍領導人,都曾長期在這塊土地上工作、戰鬥和生活。雖然這些人,我並不是都太了解,但是我知道,他們都是對國家民族的命運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身為聊城土地上的子民我為此感到驕傲。聊城這片土地,給了我太多的回憶,對歷史了解愈多,我愈加被她深深吸引。我在心裡默默發誓:今天我為她感到驕傲,明天我要她以我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