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以閱讀為話題的說明文

篇一:

掀開書的扉頁,有孟浩然的“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的感慨;也有岑參的“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的闊達衷贊;也還有白居易的“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繾綣情愫……

閱讀是在如詩如畫的景致中拾取朝花,尋找屬於生命的花絮。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感覺得到在攀登雪峰的過程,如何在刮骨刺人的寒風中如青松般屹立,臘梅般孤傲,雪蓮般的孜孜然遺世獨立。寒風中的一切一切將我們真真定格在不屈堅韌的局域上,讓我們感覺到活著的意義,明白到人的一生不應虛度年華,碌碌無為。

閱讀是穿越時空的一場鏡花水月,美得不真實的邂逅。在閱讀的世界裡,你可以與李白一起站在蜀山之下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慨;你可以與徐志摩在康橋信步徜徉,共同採摘河中的水草;你還可以與莊周一起入夢,去探索是自己化作蝴蝶,亦或是蝴蝶化作自己的朦朧往事;你還可以與李清照一同去雙溪泛舟湖上,去感受她那重得連艋舟也載不動的愁。

閱讀還是這彈指間帶給我無窮樂趣的淨土。在這彈指間的世界裡。我宛如一隻彩蝶,翩躚起舞;宛如一隻野鶴,在這晴空萬里的碧霄里無所羈絆。在這個大千世界,我目空一切,將整個世界的碩影盡攬於我的眼底。

青燈下,這片淨土僅容於我。左手執古卷,右手品茗茶。悠醇的茶香將我的思緒牽向那窗外的那輪明月上。月的皎潔,無暇撞擊著心靈,迸射出七彩玲瓏而又旖旎的火花,匯成一條似橋般寬闊通向閱讀世界的彩虹之橋。其實,當你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時心中便已有了路。正所謂云:“心中有路,則路通矣。”

閱讀,是人生道路上採擷生活的音符,醞釀出一曲膾炙人口的鏇律,唱奏出青春之歌,灑遍每一個角落。閱讀,是睿智的,它會一直載你通向彼岸。

篇二:

古人云:“書為師,多拜多得識!”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讀書,就是要把書當做朋友一樣,去讀懂這位‘朋友’內心最深處的世界。”從古至今人們都把書當成“精神食糧”。而我如今也可謂是“拜書為師,結書為友,讀書為糧”了!

我讀書很雜,只要是書我都會拿來翻翻,雖然讀書廣泛,但我也有自己最喜歡的書,如名著,我最愛《水滸》、三國》;小說,我喜歡《福爾摩斯》;漫畫,我愛看《名偵探柯南》;史書,我覺得《史記》;詩歌,我覺得《九日詩選》為佳。

我讀書的時候,總是會被書中的內容吸引,浮想聯翩。讀《水滸》時,腦海里呈現出了梁山的雄偉險峻,水泊的煙波浩淼,水面上有無邊無際的蘆葦,山上有朱牆青瓦的大房子。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官軍在水泊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讀《三國》時,似乎看見常山趙子龍在當陽長板坡,勇不可擋,威震三軍,三進三出,救阿斗,殺敵將。又見張冀德,好漢橋邊一聲吼,喝退曹軍百萬師。這種用文字描繪出來的氣勢,讓我更愛讀書。

每當我拿起一本書就忘記了時間在走。有一次,我去西北書城看書,媽媽讓我回來時順路買點麵條,我一踏進書城就把這事拋到九霄雲外了。一直到六點鐘進了家門,媽媽見我兩手空空,就知道我的*病又犯了,狠狠地把我批評了一頓,可我就是百批不改,氣得媽媽拿我沒辦法。誰叫我一心向書”呢。

好書是良師益友,是點燃知識火把的那盒火柴,是指引你走出“文盲”的啟明星,是智慧源泉中的智慧之水。

我們要愛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