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月,一個千古不衰的話題;月,一個美麗而孤寂的傳說;月,一個難以割捨的情節。

天上的那輪月亮,是玉兔的天堂,是嫦娥的故鄉,還是詩人筆下那撩人心弦的念想?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的盈虧引發了東坡無限的遐想,當他把酒臨風的時候,他的思緒早已遨遊太虛,心中印上廣寒宮的蹤跡。人的悲歡離合引發了他無限的感慨。當他望“月”興嘆的時候,在心中默默地祈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明月往往是人們精神與情感的寄託。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把對王昌齡的牽掛借著明月寄給了他,乘著清風寄給了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寄託了張九齡美好的祝願與情感。那是一種博大的胸懷,那是一種深深的感慨,那是一種對友誼的真心祝願。

明月不但寄託了詩人們的祝願,也寄託了無限的愁思。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一種親切的眷念;“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一種徹骨的孤單;“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故鄉的思念與熱愛之情。

美麗的月夜啊!是什麼讓你如此深受詩人們的歡迎?是什麼讓你成為作家筆下描繪的對象?是天涯僅此一輪月的清高,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突出,是你的陰晴圓描繪的對象?是天涯僅此一輪月的清高,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突出,是你的陰晴圓缺,更是你的亘古不變的那份神秘!

想像一個月光灑滿一地的夜晚,想像一個月牙彎彎的夜晚,想像一個山高月下、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美麗?到處是飄灑而下的月光,到處是無窮無盡的遐想,還有那“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的空靈與飄逸。

雖不能“山寺月中尋桂子”,也不能“馬蹄催趁月明歸”,但是,只要我們的心中共同懸掛著一輪明月,那么我們便可以天涯共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