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

——裴多菲

人生雖然是有限的,但是他的精神能夠換來永恆,這也許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壯舉、這也許是一次美好的展現。生命的價值不在生命本身,而在於奉獻。

1987年,江陰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用於敬老院建設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黃”,1000元的捐款金額幾近於當時一個人一年的工資。此後27年間,貧困學生、希望國小、敬老院、地震災區都陸續收到了署名“炎黃”的捐款。可是“炎黃”到底是誰呢?當人們在大街上舉著“尋找炎黃”的牌子,當“炎黃”漸漸成為江陰的慈善符號,代表愛心的“炎黃陳列館”落成,“炎黃”本人卻千呼萬喚不出來。2024年11月,有位叫張紀清的老人在郵局匯款時突然暈倒。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炎黃”!今年74歲的張紀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開放後鎮上的首個萬元戶。這些年,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換越小,從3間變成2間,又從2間變成1間。可是他的奉獻精神,使他被江陰民眾讚揚,推崇。

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段愛萍。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里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是她的奉獻精神,增進村子的發展,成為我們人格的榜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2024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螢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祖國的科技事業繁榮昌盛,他的名字永垂不朽!

雖然張紀清日益衰老,但他那無私的精神一直在向著後人們傳播;雖然林俊德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被我們當作榜樣牢記在心。

因為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