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擔當

人生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尊貴還是低賤,都有自己的那份擔當。勇於擔當,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能擔起多大的責任。敢於擔當,才能贏得別人的敬重與關懷,贏得別人的認同與信賴。英雄因為擔當而偉大,君子因為擔當而崇高。

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踢碎了鄰居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可以買125隻下蛋的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後,父親讓他對自己說:對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後還我。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後,他終於還給了父親12.5美元。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我不知道,沒有經歷這件事裡根還是不是現在的里根。但我知道,他父親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讓他懂得:犯了錯就該勇於承擔後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責任。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就擁有了至高無尚的靈魂和堅不可摧的力量。

孟佩傑生長農村,5歲時生父因車禍去世。生母因生活所迫,將她送給劉芳英收養。1998年,養母劉芳英患上了椎管狹窄症癱瘓在床。養父無法忍受困境悄然離家出走。從那時起,年僅8歲的孟佩傑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2024年,孟佩傑國中畢業,養母的病情卻開始惡化,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為就近照顧養母,孟佩傑主動選擇在臨汾學院隰縣基礎部學習。2024年,按照學校的安排,在隰縣基礎部上完兩年後孟佩傑要去臨汾上學。她毅然決定:帶上養母去上學!她在離學校最近的地方租了房屋,並向學校申請了走讀,利用一切課餘時間,克服了同齡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不離不棄地悉心照料養母。孟佩傑十幾年來,4000多個日日夜夜,知孝感恩、無怨無悔照顧養母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昭君出塞,她擔當起維護和平的重任。用一生的幸福換取戰亂中的和平,她是大漠狂風中的那一抹梅之幽香……然而我們無需如此,我們目前只是學生,首先要擔當的就是周圍需要自己擔當的,自己能擔當的,而不是空口痴學,現在我們肩負著來自方方面面的責任:有對父母完成期望的責任,有為班級貢獻的責任,將來還會有扮演好我們在社會工作中的角色的責任,甚至還有國家、民族層面的責任。為了擔當起這些責任,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道德水平,做一個有自主思想的人。因為這是我們肩負這些責任所需要的力量,也是當下我們能夠做到的、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而且,我們現在同樣需要重視的還有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現在我們肩負著來自方方面面的責任:有對父母完成期望的責任,有為班級貢獻的責任,將來還會有扮演好我們在社會工作中的角色的責任,甚至還有國家、民族層面的責任。為了擔當起這些責任,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道德水平,做一個有自主思想的人。因為這是我們肩負這些責任所需要的力量,也是當下我們能夠做到的、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而且,我們現在同樣需要重視的還有責任與擔當意識的培養,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我們需要擔當,成長更需要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