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作文

他們作文(1)

早晨,當陽光給萬物帶來生機時,我仍安謐的睡著。一陣咣咣鐺鐺聲和一聲嘹亮的歌喉把我從夢中叫醒。

迷迷糊糊睜開惺忪的睡眼,那一陣陣歌喉又在我耳邊響起。起身拉開墨綠色的窗簾,一群油漆工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他們衣服上滿是塵土,帽子歪歪扭扭的套在頭上,露出一撮撮凌亂的頭髮,我對他們的厭惡油然而生,心中不滿他們帶來的噪音打攪了我,猛地拉上窗簾走出了房間。

下午,我把自己關在無邊的題海里,瞅著白紙上一道道折騰人的題目,浮躁不安,無心絞盡腦汁去思考,於是把筆一甩,本子一合,踢開椅上樓去了。

在樓道的拐角處,從視窗傳來鄰居與那些漆工的談話:“你們一天能賺多少啊?”“一百出頭點。”“不少了啊。”“我們都是來這裡打工的,這只是廠里沒活臨時來做做,也是迫於生活啊。”

也許是自己少年不識愁滋味,他們在我眼裡仍然是一群沒多大文化的工人罷了。

再一次拉開那扇窗簾,陽光迸濺進屋子來,有兩個漆工各提一隻漆桶站在竹子做成的梯子上,哼著小曲,不是有油漆滴落在衣服上、帽子上,他們似乎對這並不在意,反而把這當做一種享受。我頓然明白他們是生命的強者,他們用歌聲把生活的艱辛化成快樂,讓歌聲將生活的不如意帶走,他們這種樂觀的人生態度令我頓生敬意。

傍晚,他們走了,那陣陣歌聲在我心中響起,也許他們明日又要為生活而奔走,但我相信只要他們熱愛生活,他們的生命就會精彩。

於是重新打開作業,埋頭奮筆疾書……

初三:王舜禹

他們作文(2)

我們就這樣在不明其理的情況下,意外地出現在了這個世界。

多年前,我們還在岌岌歪歪地呼喚著“我們要長大”的恐怖口號。可如今,善良的上帝在推遲了幾年後,圓了我們的夢。

可是,那是屬於多年前的。並非現在。但為了生存的我們不得不慘痛地接受這個事實。

於是,又在多年的演變下,我們不再是我們的我們,而成了他們的我們。

他們的我們,為了他們的肯定,為了他們的認可,為了他們的幸福,為了他們的羨慕,為了他們的追捧,為了他們的喝彩,為了他們的褒揚,為了他們的笑,為了......

一切,都是為了他們,我們而存活。

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自私的人。因為這些人的舉動還是為了他們,譬如,為了他們的看好,為了他們的……

我們不是我們,而是他們的我們。

我們在這樣的度過了我們所認為值得驕傲的一生,來到了天堂。

在天堂,我們又成為了孩子。成了永遠的孩子。每天在上面,觀賞著下面遊動的人。不久後,你就會用牙牙之語來告訴同齡人的你的發現-----上帝!下面的人只不是上帝的分身罷了!

我們多么渴望見到上帝,卻又從未實現過。

直至死亡,才了悟到我們,他們,從未是一個真正的獨立體!!

這位偉大的上帝,粉碎了他自己那高尚的身軀,星星點點地化成零碎飄落人間。原來,神聖的他也曾天真地遐想過,我們,他們最終會歸結於一體。

是么?

至於這個答案,我希望,我們能早早地領悟,不要真的等到成了觀看者才明悟!

他們作文(3)

她是一個崇尚浪漫主義的女孩,李白式的天馬行空,每天晚上總在夢中編造著屬於自己的故事,百萬富翁、白馬王子、天才少女無一倖免地被她般進了白日夢裡,連上課她腦海都會情不自禁地浮現出童話般的夢境,別人看見她裂開嘴笑,都說她傻痴痴,但她卻以此為樂。她喜歡講笑話,喜歡想些古靈精怪的點子,喜歡用無厘頭的方式扭曲事實,人們聽著很快樂,她也很快樂。她的成績數一數二,別人都認為她是一個勤奮的女孩,可是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從來不複習,或許可以這樣說,她不知道該怎樣複習。語文該背的詩詞,她總是無從入手,小測本上滿是鮮紅的更正字跡,古詩文測驗時,語文老師看著一個個空格,不禁傻眼,無奈地在試卷上寫道:“我的‘大小姐’,你怎么了?”終於,到了考試,她遇到了無能為力的填空,她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棄權,把目標轉移到了作文上。明明她已經丟了幾分基礎分,可是她卻令人難以置信地得了高分。老師說她的作文有深度,但她分明知道她的文章根本就很平凡,唯一讓她滿意的是,她的一字一句中抒發的都是真情實感,沒有絲毫虛假。別人請教她作文的秘訣,她總是微笑著說:“因為喜歡,所以得分。”了解她的人都無可奈何地斷言道:“恐怕這是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女孩了。”可是偏偏就有著一個與她志同道合的人。

這是另外一個女孩,幼稚與活潑就足以形容她了,她總喜歡在別人談話時插上一兩句自以為笑話的笑話,人們的笑容被凍僵了,而她卻還一如既往地展現出那如花般的笑容,純純的,傻傻的,頓時,被她冰封的世界又再次被她融化了。她就是這樣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上演著如此幼稚的戲碼。她很愛哭,她可以為了一些小事在眾目睽睽之下流眼淚,在別人眼裡如此丟臉的事情她卻如此不屑地用行動演繹出了自己的見解。暴風雨後總會打下大辣辣的陽光,她從不把難過的事情記在心上,而是盡情地玩,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拋褚腦後,別人都很欣賞她的樂觀豁達,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這是因為她真的不記得了。她的懶起碼可以評個四星,甚至連上課時的筆記也不願意抄,理論性的東西從不能在她的腦子裡找得到。上課老師提問她“so……that”與“so that”的區別,她竟啞口無言,老師說她掌握得不夠好,但她偏偏就是英語陪優的最佳人選。同學請教她怎樣學好英語,得到的總是這樣一句話:“生活往往勝於理論。”多么不可理喻的一個女孩,可是世界上竟然就是存在著另外一個如此罕見的人。

她們的相遇是在國中的時候,她們雙雙被選上班長。如此獨特的兩人從此就有著同樣的名號了。她們開始彼此認識,然後彼此了解,最後變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友。她們一同大搖大擺地在課室里吃東西,被老師發現後,她們面不改色,即使身為一班之長。她們的字和畫都被堪稱一流,宣傳委員便常常將牆報的重擔落在她們肩上。她們都很樂意犧牲自己午休的時間,大概是由於她們過度活躍吧。她們一起組織同學排練元旦晚會節目,竟斗膽地在課室電腦上看卡通片,最後還奇蹟般地獲得了一等獎。她們在一起很快樂。

她們也曾像別人一樣立下過山盟海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並且不離不棄,即使海枯石爛。”

對吧,昕,我們一定要兌現這個承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