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穿黑暗

幸福的人生被清空

楊佳曾是上天的寵兒。出生於1963年的楊佳,父親是中南大學的教授。楊佳自小天資聰慧,抱負遠大。15歲就考上了鄭州大學;19歲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22歲就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4歲晉升為講師,成為該院最年輕的講師。幸運的楊佳還有一份美滿的婚姻,丈夫劉華毅是她的大學同學,高大英俊,女兒小小乖巧漂亮。可正當楊佳沐浴著命運的恩澤向著教授的目標努力時,命運之手狠狠地將她從巔峰推入谷底。

1992年3月,新學期剛開學,楊佳發現自己患上了罕見的黃斑變性導致的視神經萎縮。此病無法治癒。失明將不可逆轉。

同年8月的一天早晨,鬧鐘將楊佳鬧醒,楊佳打開床頭櫃的燈,可是開關反覆按了幾下,燈也不亮。她大聲地喊:“媽媽,是不是停電了?”母親跑進女兒臥室,說:“有電的,你房間裡的燈是亮的!”從那天開始,陽光再也沒照進楊佳美麗的眼睛,年僅29歲的楊佳失明了。此後。楊佳整日以淚洗面。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劉華毅回到北京,百般勸慰也沒能把楊佳的心從絕望中拉出來。最終,他失去了耐心,責備楊佳:“你這個樣子,不配當小小的媽媽,只會給她帶來陰影。”繼而丈夫提出離婚,並堅決要帶走小小。楊佳近乎麻木地同意了離婚。她整日躺在床上,誰也不見。

父親心如刀絞,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到北京照顧女兒。一天,楊佳起身上洗手間,結果走偏了方向,撞到客廳里的一把椅子,腳下一滑。身體隨之往下倒去。“佳佳!”楊佳先聽到了父親驚慌的叫喊,然後,她感到身體將要摔到地上,結果卻是重重地摔在另一個人——父親的身體。後來,母親告訴她:父親每天都坐在她的房門外,她起身到哪裡,他就在後面悄悄跟著,眼見她要摔倒。父親連忙撲到地上準備接她,結果因為太急,頭撞到了牆角。鮮血直流……

那晚楊佳敞開心扉,與父親進行了失明之後的第一次長談。仿佛走過了黑暗的甬道,終於找到方向一樣,她告訴父親:“爸,我想重返講台!”

奔向另一個夢想殿堂

重返講台、不在黑暗裡沉淪的夢想,成為楊佳心中的明燈。實現生活自理是楊佳的第一要務。楊佳像個孩子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一切從頭學起。

楊佳開始學習盲文。她從abc開始,用手指摸來代替過去的眼睛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太難,“cabbage(大白菜)”這個簡單的英文單詞。她過去寫起來不過一秒鐘,用手摸,卻足足摸了一個小時。在這樣日夜不停的摸索中,楊佳居然三個月就學會了盲文板書。

楊佳無比振奮。她越來越相信父親的話: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永遠在眼前。

經過一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後,1994年9月,又一個學年開始之時,離開講台近兩年的楊佳再次走上了講台——她知道,自己翻開了人生新的篇章。

講台上的楊佳內心仿佛有一團燃燒著的火焰,她希望把這火焰的溫度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她每一課都講得用心而且生動。課堂上,楊佳喜歡多提問,她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先自報姓名。她用心記住他們的聲音和方位,幾堂課下來,她居然聽聲音就知道學生是誰,很多學生居然沒發現她是盲人。

重新執教的快樂和充實讓楊佳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放棄希望,向著夢想飛奔。除了教學,楊佳開始嘗試用新的電腦語音軟體進行寫作。不到兩年,她先後出版了《研究生英語寫作》、《研究生英語閱讀》兩本專著。1996年底,楊佳因為教學成績突出,晉升為中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

1999年,楊佳萌生了一個念頭。她想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

對身體健全的人來說,考哈佛大學也是一種挑戰,而對失明的楊佳來說,這無疑是對生命的極度挑戰。她不能用眼睛看書,只能用耳朵聽書,這給備考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此,她購買了掃瞄器,讓父親將複習資料一頁一頁掃描進電腦,之後再通過語音軟體把內容讀出來,自己聽著複習。

下班回來,楊佳就打開電腦,坐在電腦前“聽”書,每天都“聽”得很晚。父親叫她早點休息,楊佳卻說:“我和別人身體條件不同。必須付出別人十倍的努力,才能趕上和超過別人!”

蒼天不負有心人。2024年7月,失明8年,已37歲的楊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追政府學院,攻讀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師從全球化理論權威、《軟實力》一書的作者約瑟夫·奈。

楊佳的美國之行異常艱難。因為老師上課時都在黑板上寫板書,楊佳看不見,只好全靠耳朵聽課。為了記住課上的內容,老師講課時,她還像速記員一樣飛快地敲擊鍵盤,將授課內容完整地記錄下來。課後,她通過計算機軟體聽書、複習鞏固。老師每天布置的閱讀書目多達500頁,同學們都叫苦不迭,楊佳就更難了,她必須把資料一頁一頁地掃描到電腦。再通過語音軟體把內容讀出來。這樣一折騰,浪費了大量時間,為了跟上進度,她將軟體讀書的速度從每分鐘聽200多個英文單詞提速到每分鐘400個詞,幾乎就是錄音機快進時變了調的語速。儘管這樣,她每天都要學習到凌晨兩三點才能完成任務。

楊佳憑著驚人的毅力征服了哈佛。她不僅完成了規定的學科,而且多學了三門課,哈佛同學把對楊佳的專訪“變黑暗為光明”掛到哈佛校園網上,稱楊佳是他們的驕傲、他們的榜樣!她的畢業論文《論鄧小平的領導藝術》被定為甘迺迪學院的範文。

畢業時,30歲便進入白宮,曾效力於尼克森、里根、柯林頓等數位美國總統的哈佛頂尖教授大衛·戈根,為楊佳破例打了哈佛最高分“a+”。她成為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唯一一位獲全院課程最高分a+的學生,也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多年來第一位獲得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院長約瑟夫·奈將畢業證書頒發給楊佳,說:“祝賀你!佳,你是中國的軟實力!”

站在高高的慶典台上,楊佳不禁喜極而泣。如果說29歲之前,她的輝煌是上天的眷顧;那么,她現在的成績則是與不可一世的命運頑強抗爭的產物。

那片明媚的春光永藏心底

回國後,楊佳變得更加自信、樂觀了。再度走上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講台,她利用自己在哈佛學到的知識,結合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國情,開設了《經濟全球化》、《溝通藝術》課程,將哈佛mpa課程本土化,深受同事和學生的歡迎。

2024年10月中旬,楊佳代表中國政府赴紐約競選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這是聯合國歷史上最為激烈的一次官員競選,41個締約國參加投票,從23名候選人中選出12名委員。作為曾經的健康人,楊佳更能理解殘疾人內心那份得到認同的渴盼和脆弱。楊佳的真誠與執著感動了各國代表。11月3日,聯合國總部正式開始投票,楊佳在第一輪就高票勝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

十多年來穿越茫茫黑夜,楊佳的內心漸漸地強大起來,身上凝聚了一股不服輸的勁。2024年2月。楊佳參加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首次會議,她發現委員會領導層中,唯獨沒有亞洲人。楊佳站出來據理力爭:“委員會口口聲聲談人權,世界哪個國家殘疾人最多?中國!哪個洲殘疾人最多?亞洲!可是在委員會領導層中為什麼沒有亞洲人?”她的勇氣、她的演講贏得了滿堂喝彩,她終於得到委員會提名。最終當選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在202024年度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領導人選舉中,楊佳又以突出的表現,再次被選舉連任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成為4位官員中唯一的連任者。

眼看著楊佳差點傾覆的人生航船越走越遠,父親非常欣慰。他想方設法與已經再婚的劉華毅取得了聯繫,希望他能將楊佳的情況告訴女兒小小。劉華毅得知楊佳的情況後非常震驚。他一直記得楊佳當年的絕望。劉華毅既感動又愧疚,給楊佳發去簡訊。為當年的言語表示了歉意,楊佳收到簡訊後也是百感交集。小小自幼與母親分開,也對母親毫無記憶,劉華毅希望等小小長大時再與楊佳相認。到時,他一定會告訴女兒,她有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