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詩

自古以來,文人多出口成詩,而在當今社會,詩已不是一種溝通方式而成為陶冶情操德良方,至於寫詩,更是會寫的人少之又少。

幾周前,我們也在語文老師的指點下,每周練寫一首詩,格式是最簡單的五言詩,本以為詩也就講究一個平仄相對,把四句話串到一起就成了一首詩,誰知詩竟有那么多講究,不僅要平仄相對,還有固定的句式,還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規定,僅僅是寫詩地入門規則,老師就花了大半節課才講完,我不禁感嘆,唉,古人寫詩真不容易!

學完這些規則,開始寫詩了,本以為現代漢語詞典里幾千個字,找二十個字做首詩還不小菜一碟,可第一次作詩我就創下了對著電腦埋頭苦想一下午,一句都沒想出來的驚天紀錄,平時與別人談話時,從未覺得自己的文字儲備量少,可到了真正要用的時候,卻發現自己腦海中一個符合要求的字都沒有,要平聲字,仄聲字總出來湊熱鬧;要仄聲字,平聲字總出來搗亂,要什麼沒什麼。

老師說要鍊字,而我搜腸刮肚卻也總是只能想起一個字,連鍊字的資本都沒有,直到現在,每次寫詩我都是要悶頭苦想一上午,才能勉勉強強的湊出一首前言不搭後語的詩,自己讀讀都覺得無奈至極,若是哪位古代詩人不幸看到了我作的詩,估計在墳墓里也會氣個倒仰吧!

古人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要我說,正可謂:做詩難,難於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