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行走在成長的道路上

人都是在成長中的,不分大小,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少兒,無一例外。每個人成長的方式不同,方法自然也就不同。成長的最佳方式,就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憑著自己的直覺去做事。

依稀記得有一篇小故事,名字叫做《晏子逐高繚》,在這篇文裡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晏子對來人說:“我是一個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頭,必須用墨斗來規劃,用斧頭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缺點和毛病,但是如果別人不給予你提示的話,你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繚這個人呢,他在我身邊足足有三年,看見我的過錯,都從來不說,這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因為這樣,我才把他辭退了。”通過這一翻話,我懂得了人無完人,缺點是需要大家一起尋找,一起指正,一起發現的,這樣大家才能共同有所進步,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點原地不動的道理。

在《老僕人的挺棍》一文中,老僕人的話,對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作為長官,凡是指揮部下去做事,只要告訴他做事的基本方法,然後要求他去辦成事情就可以了。如果不按照法去做,自然會有法來給他治罪,為何要像剛才那樣喋喋不休呢?假如讓您掌管天下,您能夠做到去告訴每一個人他怎樣做嗎?”是的,凡事不必親力親為,不然這樣的話,要屬下有何用?要幫手有何用?

在現實生活中,會有人很珍惜某樣物品,某件東西,因而不捨得去用它,但是,這樣的話才是真正的使它們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曾有個很吝嗇的財主,他省吃儉用的過著如窮人一般的日子,為了讓他自己的財產更加的安全,他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了,換成了一大塊金磚。他為這塊金磚找了許多地方,最後他把金塊埋了起來,卻還是隔一段時間去看,最後被他的長工發現了,就在財主去看過金磚之後,長工就把金塊偷走了。財主的朋友知道了,就說:“可以撿一塊石頭放進坑裡,把它當做金磚就行了,既然你不打算用它,那么金磚和石頭對你來說又有什麼不一樣呢?”石頭和金磚的區別在於,石頭不能用來買東西,而金磚卻可以。如果將金磚埋到土裡而不是使用它,那么他就變得和石頭一樣了。由此可見,凡是事物都有它所存在的價值,儘管價值不同,也要讓它變得有價值,而不是變成一個無用的物品,無價值的東西。

曾經的我,也和這個財主一樣,有什麼好看的本子,好看的筆都不捨得用,可是,自從看了這篇《吝嗇鬼失金》以後,我就明白了,即使再好的物品,不去使用它,讓它失去了價值,就什麼也不是了。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徒步行走著,在路上也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情,而我們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嗎?只有經歷過,我們才能成長,我們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回首望去,在道路上,正是我們所留下的汗水,讓種子成熟,開出一朵朵艷麗的花朵,這些花朵,將變成一座花園,一座屬於我們自己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