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

端午節是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節日。可時至今日,除了國家規定的一天假期外,我實在感覺不到多少節日的氛圍,再加上期末考試臨近,端午節對我來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周末。

“為什麼要吃粽子?”

“因為是端午節啊!”

這是我聽到最多的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回答。這二者就是這樣的因果關係嗎?我們在不斷的繁衍中越來越有智慧,可是我們卻丟掉了節日的真正內涵,也忘記了粽子所承載的文化。看見超市打上廣告,擺上粽子,我們才知道端午節到了。我們遵照習俗,吃粽子、划龍舟、喝艾草湯……卻感覺像是一個過場,沒有實質的東西,我們究竟缺少了什麼?

望著眼前的一盤粽子,我帶著疑惑細細端詳,翠綠的粽葉,清香的艾草透著一股子韌勁,將裡面的糯米包的嚴嚴實實的,見不到一絲縫隙。我伸出手小心翼翼地一層層剝落粽子的“外衣”露出裡面乳白的糯米。那糯米本不是什麼精緻的東西,卻因了那幾顆紅豆的映襯,增添了幾分莫名的靈動與生機。燈光閃爍,紅豆猶如一顆顆深紅油亮的瑪瑙鑲嵌在軟嫩的糯米上,很是好看。

燈光投在我身上,晚間的微風吹亂了我的思緒,耳邊傳來奶奶回憶從前包粽子的情景的絮叨聲,緩緩低語,似感慨又似回憶。流光溢彩的眸子將我的思緒帶回了從前。重重疊疊、亦真亦幻的光景,我仿佛回到了九百多年前的宋朝,東京城內張燈結彩,一片紅火,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恍惚間來到一個院門前,裡面的老人正在包粽子,拿起粽葉,放上糯米,在糯米上添上幾顆紅豆,再拿起一根艾草捆裹住手中的粽子。小心翼翼地將它放進灶台,蓋上鍋蓋,還不時地添加一些水和火把,繁瑣的工序令人眼花繚亂。煮熟後的粽子,粽葉呈墨綠色,打開後芳香四溢。一大家子人很快便聚集過來,他們細細品嘗粽子,臉上流淌著幸福的笑容,一旁的老人樂呵呵地看著。濃濃的糯米香,包含著老人對全家人無聲的疼愛與祝福。月下的人影與搖曳的樹影交相輝映,浸透在融融的月色中。小小的粽子在人們心中泛起了無限的漣漪,人們美好的祝願以及對親人深切的思念被永久定格,月下專注製作粽子的神情成為濃重夜色中最美的畫面……

我差點落下淚來,只為人們那簡單美好的心思。淚眼朦朧間,眼前的景物再次聚攏,粽子的香味瀰漫在鼻尖久久未曾散去。咬一口手中軟糯清香的粽子,爽滑油潤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閉上眼,許下祝願:“願天上人間,只占歡娛,年年今夜。”這次我是十分虔誠而專注的。

原來,我們缺少的,終究是前人那淳樸美好的心思和真誠的心意。心沒了想要去做的“意思”,縱使過著同樣的節日,做著同樣的事情,也無法明白它真正的意義和內涵。

我們知道端午吃粽子是為了緬懷屈原、紀念屈原,卻不知吃粽子也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期盼,我們知道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卻不知人生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我們知道很多很多,也有很多很多是我們所不知道的。而“知道”與“不知道”之間只是少了一點心意,也永遠差了一點心思。就像我們面對熟悉的粽子,所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天空的一彎新月散發柔和的光芒,我吃下手中剩餘的粽子,那味道,似曾相識。平靜的心湖盪開一圈圈漣漪,仿佛有什麼落入水中,很輕。

粽子仍舊是那個味道,人卻不是當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