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

早已夜深人靜了,卻睡不著。於是取出了封塵已久的一套茶具,找了些茶葉,坐下來自己品茶。

家中是常備茶葉的,但父親喝茶常常只是為了解渴;而母親,則是為了抗拒睡眠的誘惑。所以,家中沒人懂茶道。於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我決定品自己的茶。

壺中已有了茶葉,再倒入些開水,爾後細細端詳著。放入的是玉針——一種貌似尖針的茶葉,加開水以後,它們開始慢慢散開,然後將四周染成一片碧綠。我捧住了茶壺,突然感到一種蜉蝣撼樹的蒼涼。

每個人生下來其實就像那玉針,渴望在滾水中保住自己的個性,結果卻總是被水所浸染,散成薄薄的柔光,同時也染碧它周圍的一切。也就似蜉蝣,企圖撼動大樹,卻最終倒斃在它的下面,成為它的肥料,與它融為一體。所以人的歡喜與悲哀都在此,永遠不能夠不改變自己而改變環境,總要坦然面對生活的打磨與融合。要么,溶入你生命的滾水,要么,放棄擁有生命的機會。

想得出了神,才發現茶已經泡好了,是那種精緻的碧綠。原來溶入開水的玉針縱使沒了自身的稜角,卻能綻放另一種美麗。我輕輕倒了一杯茶,就四根拇指那么粗深的一杯。本可以一口喝乾,卻又故作風雅地小抿了一下。頓時,一股玉針固有的苦澀遍及全身。這種味道我嘗過很多次,於是見怪不怪地再小抿一下。一杯茶沒了,喉中卻有一股清涼油然而升。不禁會心一笑,才發覺品玉針是要有決心的。沒有苦,得不來清涼。或許真的,進行著人生的旅行,人無時無刻都必須盡心地付出爾後承載許多自己也搞不懂的悲傷,這是一種相當委屈的投資,總會給人“路漫漫其修遠兮”的迷惘。對許多“精明”的商人來說,他們會放棄風險,放棄品嘗苦澀的機會。於是,他們中也就不會有人能真正找到清涼甘美的感覺。

再品幾杯,茶壺還剩最後一點茶,我沒有再喝,任由它剩那一點殘茶,母親曾告訴我不要把茶壺的水喝光,留一點,再加水後才有味。這並非證明她懂得品茶之道,只是她教育我如何做人:“隨時不要做得太完美、太滿,給自己一條後路,一個空間,說不定你能為世界留下一個奇蹟。”我過去不懂,時至今日也懵懵憧憧,但覺得有理,於是照做。

茶品完了,時間也晚了,心情卻很舒坦,於是愉快地收拾。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一位大師講學時,門外風吹而草動。一門徒曰:“風動”;另一位曰“草動”,大師笑而答之:“非風動,亦非草動,廉者心動。”我此時的心境不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嗎?茶並非最好的茶,品茶的技術亦非最好的品茶技術,但心境卻是世上最好的,於是,便很愉快。ヒ蚨,擁有一成不變的好心,真的便擁有了一切。おおお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