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金華市十校聯考作文題審題及例文

1、浙江省金華市十校聯考2024年4月卷作文題“木桶長短板、桶箍的對話”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一隻取水用的木桶,它由若干木板箍成,其中一塊比其他的要短一截,另兩塊連著拎手的要比其他的長一截,每次盛水都只能到短板為止,再也沒法裝更多一些。於是,有一天,木板們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不長不短的木板說:“都是短板不好,影響了我們大家的效益,不如不要它。”長板說:“要是你們都像我就好了,可以裝更多的水,不如都拼接得像我—樣長。”短板說:“沒有了我,你們一滴水也盛不了,你們長也沒用,不如把你們裁短了。”……最後桶箍說話了:“沒了我,你們就是一堆零落的木板,我們誰也少不了誰,誰都有自己的位置需要堅守。”

對於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及其含義的範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角度:

短板效應、取長補短、人盡其才、角色定位、分工合作、團隊精神、自我審視等。

2、2024年浙江省高考模擬衝刺卷(提優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這世上沒有一朵不期待盛開的花,即便是尊貴如牡丹,抑或微小如野花,似乎在天地間粲然地開放,便是它們一生唯一的追求。但是又有誰聽到過花開的聲音?人們總是於突然間在嘴邊或在心頭驚詫:花開了!是的,人們很少看見花開的過程,更是聽不到花開的聲音,但是花確實在無聲無息中盛開了,而且鮮妍芬芳。

這“花開無聲”的境界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感慨?得到怎樣的啟示呢?請你以此材料的內涵為主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及含義的範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參考角度:(1)卑微的積累可以綻開驚艷的燦爛;(2)在平淡中開創生命的奇蹟;(3)摒棄張揚,人生的成功更需要沉靜。

3、安靜的夜來香

《語文報·高考版》2019-3-1216:02:15

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按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大師,接收了一位十分聰明的弟子。

不久,他發現這位聰明的弟子,稍有進步就在師兄、師弟面前誇誇其談,好像無所不通……

雕刻家把他叫過來,送他一盆夜來香。

第二天一早,弟子興致很高地對雕刻家說:“夜來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

雕刻家就問弟子:“它晚上開花的時候,吵你了嗎?”“沒有。”弟子高興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能吵我呢?”“喔,原來是這樣啊。”雕刻家說,“我還以為花開的時候會吵鬧著,炫耀一番呢!”

學生的臉刷地一下就紅了,諾諾地對雕刻家說:“弟子明白了!”

注意:①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範圍;②標題自擬;③文體自選;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⑤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夜來香”是理解材料的關鍵所在,由此入手方能把握材料真諦,同時,它是雕刻家用來啟迪弟子的一個比喻,因此,考生審題,要把精神集中在對夜來香開放時間(夜晚)、情態(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思考上,從中領悟其比喻意義。花開花落,了無聲息,或燦然而放,或飄然而逝,從不虛張聲勢,從不顯揚賣弄,一切出於淡然、本真。然而,生活的各個角落,卻都充斥著心浮氣躁、驕傲自滿,充斥著“嘭,嘭,嘭彭,嘭嘭嘭……”的急躁開花聲,充斥著“我要開花”“我將開花”的吵鬧聲。事業的花朵也好,心靈的花朵也罷,都是開給自己的,自然天成是謂美,源自心靈是謂真,香飄溢遠是謂善,如此說來,卻又何必吵吵鬧鬧,干擾別人視聽呢?由此,考生可從以下角度立意:

1.浮躁中走不出天才。①什麼是浮澡?輕浮、急躁,不沉穩,不冷靜,不踏實,對待生活、學習、事業缺乏“執著”的精神,持久的耐力;②浮躁的危害是什麼?浮躁使人心急功近利,浮躁使事業淺嘗輒止,浮躁使人生潛藏危機;③怎樣消除浮躁?冷靜善思、腳踏實地、尊重規律。

3.滿招損,謙受益。“滿招損,謙受益”這個觀點本身包含正反對比的因素,它強調了“謙虛”的重要性,也涉及“自滿,驕傲”的危害。這就為考生構思行文提供了一個簡便實用的結構模式:正反對比式。

4、浙江省杭州市2019屆高三第二次高考科目質檢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2024年2月13日,在京打工的18歲姑娘石芳麗騎電動車經過燕郊一個路口時,將76歲老人韓健撞倒昏迷。石芳麗立即送老人就醫,並辭去工作,打算陪護老人。老人被她的行為所感動,放棄了索賠,還讓家人幫助石芳麗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訊息傳到石芳麗老家,很快,當地政府決定樹石芳麗為典型,不僅召開專題會議作出向石芳麗學習的決定,要求掀起學習石芳麗的熱潮,而且縣長帶隊專程從廣西飛到河北,前往燕郊看望石芳麗,代表政府向石家發放了慰問金。

對當地政府的做法,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以議論為主,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角度:

(1)、弘揚社會良心值得稱道

(2)、小題大做,捧不出正面典型

(3)、堅守做人底線,無需過分拔高

(4)、不正常的多了,正常的就成了典型

新聞連結:

打工女孩撞人沒跑縣長帶隊千里慰問(五千慰問金+四萬建房補助)

2019-3-109:22:02

新京報訊(記者何光實習生鍾婧圓)18歲打工女孩石芳麗,2月13日在燕郊撞倒韓大爺後立即將其送至醫院,並辭去工作,打算陪護老人,受感動的老人及家屬放棄了索賠,並幫女孩找到了工作。

如今,石芳麗在其家鄉廣西南寧市上林縣,也成為當地學習的典型。

上林縣縣長藍宗耿昨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就石芳麗的精神在全縣進行三個層面的宣傳:“一個是幹部要學習;另一個是學生要學習,在學校範圍內宣傳;再一個就是在社會上發起對這種精神的學習。”

縣長帶隊千里慰問“誠信女孩”

昨日中午,藍宗耿帶隊一行四人從廣西來到石芳麗所在的燕郊鎮馮家府村,看望了石芳麗,考慮到石芳麗家境貧寒,藍宗耿還代表政府向石家發放了5000元慰問金。

藍宗耿介紹,石芳麗與韓大爺的事跡被曝光後,該縣由縣委牽頭,縣委書記親自坐鎮,召開專題會議作出向其學習的決定。他表示,會議同時要求學習韓健老人的包容和大愛。

上林縣政府也將對石芳麗貧困家庭予以幫助,承諾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對石芳麗給予4萬元左右的建房補助金。

據《廣西法制日報》報導,南寧市委宣傳部擬把石芳麗列為2024年度南寧市道德模範典型,準備強力推出。而在石芳麗的母校上林縣中學,也組織師生開展班會活動,“學習石芳麗講誠信友善,做勇於擔當的上林人”。

時評例文:

撞人不跑正面典型(有刪節)

18歲打工女孩石芳麗,在北京燕郊撞倒老人後立即將其送至醫院,並辭去工作,打算陪護老人,感動了老人家屬。石芳麗家鄉廣西上林縣縣長帶隊千里慰問,代表政府向石家發放了5000元慰問金,承諾會根據具體的情況對石芳麗給予4萬元左右的建房補助金。同時要求全縣學習,南寧也擬把她列為典型強力推出。(2024年2月28日《新京報》)

有幾個堪稱奇葩的細節需簡單概括:一是事情發生後,縣長飛赴千里送去5000元慰問金,並號召全縣學習;二是縣長承諾,對石芳麗給予4萬元左右的建房補助金,醫院幫扶一萬元;“誠信女孩”在各方關注下經過三個月培訓將去某高爾夫球場就職,而對女孩用什麼交通工具撞的人以及老人傷勢如何隻字未提。

石芳麗忽然就火了,她自己怎么看?“很無語。”她說。這說明她並未被從天而降的“榮譽”和獎勵砸昏頭腦,保持了一份淡定和清醒。她覺得不過是盡了自己的本份、負起了應該承擔的責任。僅此而已。無須拔高,更無須小題大做,為此掀起轟轟烈烈的製造“正面典型”的運動。

我個人沒被蹂躪前的三觀價值是這樣認識的:撞人不跑,是起碼的道德底線與法制要求。撞人與不跑是正常的因果關係,既然撞人就要承擔送傷者去醫院救治並根據事故責任認定進行賠償的責任。就像你不會因為商販沒有缺斤短兩而感恩戴德;有人圖財害命,被法院判定有罪,你不能因為法官沒有徇私舞弊就感激涕零是一樣的道理。你做錯了公司的賬目,總經理因為你及時把數字改過來提拔你當副總,那才是腦子有毛病。當然,對沒有缺斤短兩的小販,對公平執法的法官,我們可以恰當的表示對他們職業操守的讚美。退一步來說,如果誰給小販一面誠信的錦旗我也認了,但你會不會調動一切優質的社會資源,給小販找一份更體面的工作,給他四萬塊錢補助金還覺得理所應當?

如果“撞人後不跑”也成了政府大力宣揚和“弘揚”的正能量,在某些官員的心目中“正能量”的標準似乎也太低了點。同時,是不是也等於在暗示:當今社會,“撞人後不跑”很稀缺,“撞人後逃逸”很常見?很顯然,社會現實並非如此。雖然一些不良現象的存在,難免讓人對社會風氣和道德底線產生擔憂,但毋庸置疑的是,好人和正常人依然是大多數。非要對正常現象大張旗鼓進行宣傳,或者是某些人的認知能力出了偏差,或者是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小算盤”。

現在的某些官員,非常熱衷於樹立“典型”。為何會這樣?有的可能是為了弘揚正氣、引領“時代新風尚”;但也不排除有人不過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政績需要——我的“治下”出了先進人物,說明我領導有方嘛。宣傳一下、折騰點大動靜出來,我這個“父母官”不僅很有面子,說不定還能為今後的升遷提拔提供資本呢。小題大做,往往不是為了表揚當事人,而是一乾官員試圖以此給自己臉上貼金、自我表揚罷了。官員愛典型、典型出幹部,類似的官場邏輯或許正是某些官員千方百計樹立典型的原動力。

迄今為止,我不知道在世界哪個地方會把“撞人不跑”作為擔當精神、英雄事跡以權力調動全縣資源號召人民去深刻領會,認真學習。倒是有網友查到縣長攜3名工作人員,發現英雄之路產生的費用:從廣西到河北機票價格1300元,4人合5200元,送去的慰問金是5000元。

把先進人物樹為榜樣號召其他人學習,或許也並不為錯,“見賢思齊”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大動力。但如果榜樣過多過濫,反倒可能產生反作用。做工作需要踏踏實實,不需要轟轟烈烈作秀,也不需要表面上的花團錦簇,“小題大做”捧不出“正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