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狀物

梧桐樹,即“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的植物,別名青桐、桐麻,也屬落葉大喬木,一般高達15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狀物,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篇一:初三作文狀物

竹,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分布在亞熱帶地區,又稱竹類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樹。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

為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梅松竹”歲寒三友等美稱。

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竹是由筍長成的,而筍又是由地下竹鞭萌發出來的。竹鞭,顧名思義是像鞭子一樣的竹子—一節套一節,節節相連。竹鞭安靜的躺在土壤中,吮吸著大地母親賜予它的養料,迅猛的生長,拚命的發芽;與此同時,竹鞭兩側又滋生出許多地下側莖,蔓延到周圍的空間,迅速發芽、成長。所以我們很少看到單獨的竹子或兩三株的,映入眼帘的都是片片竹林,這正是因為竹鞭在地下連綿所致。竹林的形成用“本是同根生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筍是竹的幼體。它生長在地面或躺在土壤中,外殼呈黃褐色。如果剝開外殼,可以見到乳白色的筍肉,成卷狀,一層套著一層,圍繞筍心,逐層向上,筍肉也逐層變薄,與筍尖處和為一體,宛如玲瓏剔透的寶塔。過了立春,雨後春筍踏著輕盈的腳步而來,清新、水靈、明媚。春筍最嫩、最鮮,爽脆更是得自天成。所謂“嘗鮮無不道春筍”。

當年連唐太宗都對春筍朝思暮想,著迷“鮮鏡”,每年春筍上市,還要召集群臣共赴筍宴。冬筍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筍。兩頭尖似小船,肉色乳白,殼薄質嫩。雖然冬筍資格老,可鮮嫩度不打折扣,身價往往比春筍高那么點。竹子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大家坐的是竹椅,吃的是竹筍,躺的是竹床,墊的是竹蓆,住的是竹棚或竹樓…竹子全身都是寶,在醫藥方面用途極廣,嫩竹葉、竹茹、竹瀝、筍殼…都可以入藥,對一些疾病有著一定的療效。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竹子,就像古人說的:“居家不可無竹。”

篇二:初三作文狀物

梧桐樹,即“中國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的植物,別名青桐、桐麻,也屬落葉大喬木,一般高達15米;樹幹挺直,樹皮綠色,平滑。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也為普通的行道樹及庭園綠化觀賞樹。我們所說的法國梧桐其實是懸鈴木中的一種。

梧桐樹的葉子極似楓樹葉,甚至連脈絡都一樣。梧桐樹的葉子會變色喔!春天的時候,葉子是嫩綠嫩綠的;一到秋天,葉子就會慢慢變黃。這是為什麼了呢?原來在夏天時,樹葉工作得很努力,可是,天氣轉涼後,它就停止了工作。樹葉所製造的營養也就不能送到樹枝和樹幹上,而沉澱在葉子裡。樹葉的葉綠素也會遭破壞,就和留在葉子裡的養分或枯萎了的茶褐色混合,這樣就變成各種美麗的顏色了所有的樹葉中都含有綠色的葉綠素,樹木利用葉綠素捕獲光能並且在葉子中其他物質的幫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學物質的形式存儲起來。除葉綠素外,很多樹葉中還含有黃色、橙色以及紅色等其他一些色素。

雖然這些色素不能像葉綠素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能夠把捕獲的光能傳遞給葉綠素。在春天和夏天,葉綠素在葉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豐富得多,所以葉子呈現出葉綠素的綠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顏色。當秋天到來時,白天縮短而夜晚延長,這使樹木開始落葉。在落葉之前,樹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尋樣製造大量的葉綠素,並且已有的色素,比如葉綠素,也會逐漸分解。這樣,隨著葉綠素含量的逐漸減少,其他色素的顏色就會在葉面上漸漸顯現出來,於是樹葉就呈現出黃、紅等顏色。

梧桐樹的價值也很大喲。梧桐樹為栽培於庭園的觀賞樹木。木材輕軟,為制木匣和樂器的良材。種子炒熟可食用或榨油,油為不幹性油。根皮、莖、葉、花、果和種子均可藥用,治腹瀉、疝氣、鬚髮早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樹皮的纖維潔白,可用以造紙和編繩等。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發。

梧桐子是梧桐樹的種子。秋末至冬初採收,除去雜質,曬乾。乾燥種子,圓球形或類圓形,徑6~8mm,黃棕色至深棕色,表面皺縮成網紋狀。外層種皮較脆,易破裂,內層種皮堅韌。除去後,內有肥厚的淡黃色胚乳;子葉兩片薄而大,緊貼在胚乳上,胚根位於較狹的一端。氣、味均微。以個大、飽滿、棕色、無雜質者為佳。陶隱居云:“桐樹有四種,青桐葉皮青似梧而無子。梧桐色白,葉似青桐而有子,子肥亦可食。”李時珍說:“梧桐處處有之。樹似桐而皮青不皵,其木無節直生,理細而性緊。葉似桐而稍小,光滑有尖。其花細蕊,墜下如醭。其莢長三寸許,五片合成,老則裂開如箕,謂之藁鄂。其子綴於藁鄂上,多者五六,少或二三。子大如胡椒,其皮皺。其子,甘平無毒。”

梧桐樹就是這樣的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