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有感作文

讀《史記》有感作文(1)

毛主席愛讀《史記》,因為它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更因為它的作者——司馬遷有著豐富的社會實踐,能夠妥帖的安排史實。

司馬遷“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規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乙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走訪名山大川,拜訪鄉里老人,蒐集了十分豐富的歷史資料。他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幾乎每篇史記後都有發表意見的“論贊”,哪怕身“在闒茸之中”還希望自己能“卯首舒眉,論列是非”。讀《史記》,不僅是讀其中的歷史故事,更是要在那一篇篇凝結著作者心血的“論贊”中感受司馬遷哪怕身受奇恥大辱還要為理想苟活的偉大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說: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明代方孝孺曾評價《史記》“如決江河而注之海,不勞餘力,順流直趨,終焉萬里;勢之所觸,裂山轉石,襄陵盪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煙雲,登之如太空,攢之如綺縠,迴旋曲折,抑揚噴伏,而不見艱難辛苦之態,必至於極而後止”。它氣勢磅礴,“拾遺補缺,成一家之言”,它“不虛美,不隱惡”。都說“史不寫當代”,可身為推翻了秦朝的漢朝臣子,既肯定了秦朝的歷史意義,又批判了當朝皇帝劉徹迷信求仙的事實。不惜得罪統治者也要寫出真實的歷史。正因《史記》有這種突出的成就,才使它高標獨樹於我國史林。他是一顆不落的星辰,永遠照耀在歷史長河之上;它是不倒一棵樹,上面結滿了歷史的碩果;它是一座山,永遠矗立與世界文化之林!

初一:王逸睿

讀《史記》有感作文(2)

我看了《史記》這本書,這本書里有六十六篇歷史故事,分別有:《大禹治水》、《紂王失天下》、《不食周栗》、《周公旦輔政》、《烽火戲諸候》、《掘地見母》、《齊國稱霸》……

《大禹治水》這一篇講的是:在堯執政時,很多地方都發了大水,老百姓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堯派鯀娶治水,一直到堯逝世都沒有治好水,舜執政以後,便派鯀的兒子去治水,他到了水災嚴重的地方調查,研究水的規律與流向,禹帶領老百姓日夜開鑿河道,帶著測量工具出發了。一天,禹剛好遇到了自己的家,他剛想走進家裡跟他妻子聊天,就擔心地說:“我還沒有治好水呢!”他看了一眼,就走了。為了治水禹三過家門而不入,黃河上游有座龍門山,山很大,擋住了黃河水的去路,禹想:“要把黃河的水引入大海,必須鑿開龍門山,可這工程量很大!”禹帶領大家,用原始的工具在龍門山開山劈嶺,最後治好了水,禹和大家歡呼起來!

《紂王失天下》這一篇講的是:殷商的最後一個首領叫紂王,他養了很多飛禽走獸,紂王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百姓生活痛苦,罵他昏君,誰反對紂王統治,紂王就施以重刑,把他們綁在燒紅的銅管上。姬昌、九候和鄂候是紂王手下的三個部落首領,九候知道紂王喜歡美女,就將美女送去。美女不笑,被紂王殺掉。紂王還下令將九候殺了。鄂候勸紂王,紂王又將鄂候殺了。姬昌最後也被殺了。紂王臨時抽調奴隸匆忙應戰。戰場上奴隸倒戈幫助周武王攻打紂王。紂王大敗,只好自焚。

通過看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成語,我一般般喜歡這本書,因為有些詞語還不是很明白。

初一:沈燁

讀《史記》有感作文(3)

兩千多年前,有這樣一個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以後的幾千年里,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後人難以企及更無法超越——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獲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為了完成父親遺願,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後獲赦出獄,做了中書令,發憤著書,全力寫作《史記》。

我相信現在的人很少有他這種毅力和勇氣。常人從獄中出來,就自甘墮落,萎靡不振,別說做點有用的事了,就是活出精彩的自己都有點。

史記雖然沒讀明白,很多古文都看不明白什麼意思,可總是讀過一遍了。本紀,世家,記住了一個個人物,可是要表達什麼也看不明白。唯有“太史公曰”讓我記憶在心。

我看,苦,吃的太多容易讓人對生活比較畏懼。如果不吃苦,就回不珍惜生活,不為生活付出努力。我長這么大,沒吃過什麼苦,太懶,相信如果讓我放棄現在父母給我的一切,自己的生活都會成問題。

他成功了!

向司馬遷學習,不求名垂千古,只求無愧於心。

初一:想念是一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