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讀後感作文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讀後感作文(1)

法律,像水一樣滋養著我們;像世界上的摩擦力,牢牢地束縛住我們;像孩子們離不開的好夥伴一樣,要是找不到它了,準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它覓回。

法律,象徵著公平,象徵著威嚴,它不僅僅保障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而且保護我們這些時代雛鷹的合法權益。

我們的學校每年都舉行“普法少年在行動”活動。我們學法,懂法,守法,我們明白在法治社會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我知道,在不獲得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不得偷看,私自拆看當事人的信件、日記。我還知道,父母或者其他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不得隱匿、拆閱或者廢棄未成年人的信件,不得擅自查閱未成年人的日記。

XX年的1月,在商報和心理專家舉辦的“問題少年”的見面會上,15歲的未成年女孩小雪,很長時間不與爸爸交談,經過心理醫生的引導、安慰下,小雪才支支吾吾地告訴的我們的心理諮詢師——原來,是小雪的父親偷看了自己的日記,所以,她很委屈,也很生氣,並從此發誓再也不理爸爸。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記,不僅傷害孩子與親人之間的感情,更多的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生活中對成年還有一個更司空見慣的侵權行為----家庭暴力。

兒童,本是祖國的花朵。可是年僅4歲的男孩張建卻被自己的生父打死。

這場慘劇發生在XX年10月10號,張建是這家人的小兒子。10號晚,張建又挨了父親的一頓毒打,他的母親江燕回家後發現張建在嘔吐,她以為兒子是消化不良,她給兒子煮了兩個雞蛋,可小建沒有吃到一半,便上吐下瀉,夫妻兩個把他送到醫院後,小張建的呼吸、心跳這兩項生命特徵已經喪失。40分鐘後,小張建不治身亡。原來,小張建的父親因為生活的壓力,促使他整天酗酒,借酒消愁,經常拿兒子們出氣,大兒子才10歲,而小張建才4歲啊!

這種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家長因為各種精神壓力、生活壓力、經濟壓力無處撒氣,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了出氣筒。孰不知,父母打孩子是違反法律的,在民法上或刑法上是屬於侵犯他人生命權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受法律保護的相關規定,如打成輕傷或重傷、死亡,是要承擔相關刑事責任的。

普法少年在行動。請大家一起加入到弘揚普法、宣傳普法的道路上來吧!如果有人侵犯了我們的權益,我們就要毫不猶豫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正確的、理智的去保護自己!

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從不曾離開過我們每一個人。法律就像一顆最亮最亮的夜明珠,永遠地為我們指明前方模糊、黑暗的路。

普法少年在行動,請跟上來吧!讓我們共同祝願祖國的法律事業更加健全。讓那顆夜明珠再亮些,讓雛鷹們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

初一:肖天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讀後感作文(2)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讀後感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我讀了以後讓我有了很大的啟發,因為,在這本書中寫的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它裡面包含了我們如何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健康的方法,這讓我感到了記得的興趣,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法律。

在這本書中,我發現了許多事情都是有一些小事引起的,比如為了一個蘋果就能出一條人命的真實事件,其實,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比如他沒經過你的同意就吃你的東西,你可以先告訴老師啊,讓老師幫你評道理,不要自己和他評道理,因為那樣容易使矛盾變得更大或是會大大出手,弄一個兩敗俱傷的樣子,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知道的那么多呢?是因為這些在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上就有這樣的案例發生,所以我才知道的那么多啊,所以我才推薦這本書讓大家讀啊,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以後遇事要冷靜對待,不要魯莽行事,要想清楚了會發生的後果再去做。

在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中,有一個故事讓我深受啟發,那就是一名十四歲的小女孩為了給她弟弟報仇的一個故事,故事裡因為小女孩的弟弟在外面讓別人欺負了,而且那個人還惡人先告狀,到小女孩的家裡又打又鬧的,小女孩看不下去了,所以她找的欺負他弟弟的那個人,拿著刀子要求那個人喝農藥,那個人拚命抵抗把農藥撒到小女孩的衣服上了,原本一件很小的事情現在就成了故意侵害他人健康了,如果雙方家長能夠理性處理好這件事情的話,那事情也不會到這種地步了,所以說以後做事情要冷靜處理,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忍不住動手,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看看事情到底對不對,再下結論也不遲啊!

我還記得在我還在上國小的時候,就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的,比如有一次我班的一名男生和一名比他小的男生打了起來,我班的那個男生沒打過人家,居然都拿出刀子來了,幸虧我們發現得早不然就後果不堪構想了,後來老師問他們倆為什麼打起來,你一定想不到他們為什麼打起來,他們居然是為了一個蘋果就打了起來,看!原本是件多小的事情啊!原本都可以化解的啊,那為什麼事情沒有被化解而是讓事情越來越大了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所以才導致後果鬧大的,所以以後我們做事一定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再處理!那不就好多了嗎?

在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讀本中,我學會了許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以前我總是覺得法律離我們還很遠,可是現在我知道了法律其實離我們並不遠,只要你善於觀察你總會發現它的。

山東濱州惠民縣石廟二中初一:張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