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閃光點——讀《悲慘世界》有感

黑暗造就悲劇,但同樣造就奇蹟。冉阿讓,這位在作家雨果手下的人物,就是19世紀法國黑暗社會裡的一個閃光點,一個奇蹟。 

19世紀初葉的法國,到處瀰漫著令人窒息的空氣。貧困、頹廢、無知牽絆著人們,致使男人搶劫,女人墮落,孩子流落街頭。冉阿讓就是這其中的一位。年輕時,他因為不讓姐姐家的孩子挨餓而偷了一塊麵包,結果讓他在牢獄服刑長達十九年。出來後,所有人都躲避他,歧視他,甚至公然侮辱他。然而這時,主教大人對他的寬容和接納,真正地改變了他的一生。在以後的生涯里,冉阿讓做的每一件事,無不顯示出他內心的光輝燦爛。 

這部書讓我讀了兩個月之久,也是讀的最有感觸的,它確實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看到,一個人可以在遭人唾罵、完全寒冷的世界裡,發出令人驚嘆的溫熱;可以在被人追捕、躲躲藏藏的日子裡,關心的仍然是窮苦人的生活;可以寬容所有的人,哪怕是曾經、甚至還在加害他的敵人。這個人正是冉阿讓,一個令我崇敬的人。 

有時候我在想,他是不是太理性了,理性到只想別人而不顧自己。然而,我能感覺到他的傷痛,就像我曾經選擇理性對待事物一樣。但是他會在乎良心,在乎他心中的上帝,更在乎他愛的人的感受。如果情感是控制人的物質,那理性則是行事的準繩。一個人可以在理性的驅使下做出犧牲自己,就可以發出別人永遠也達不到的的光亮。它能讓人變得如此高大。 

在今天這個社會紛雜的世界裡,我們只知道追求自己的,完全棄別人於不顧,任意隨心所想,為所欲為,貪婪腐敗,喪盡天良。一個人當官,全家人發財,拚命地往裡撈錢,不夠不夠還是不夠。一個三鹿奶粉事件鬧得全國沸沸揚揚,為了掙錢把多少幼小的孩子推向了死亡的邊緣。那撕心裂肺的哭聲,那瘦骨嶙峋的弱體,怎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冉阿讓在悲苦的社會裡,能做出令人崇敬的事情;我們在光明的社會裡,為什麼看到的卻是讓人心痛的事實?在黑暗裡看到光點異常耀眼,在光明里看到斑痕只能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