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動中國》有感

昨晚,班主任帶領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有許多真人真事令同學們刻骨銘心。有誓言無聲的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爺爺;有心比金堅的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爺爺;有一秉至公的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有崇仁厚德的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秋蘭為佩的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吳佩蘭……

其中,有位老爺爺和老奶奶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有位老爺爺,名叫劉盛蘭,他的家庭條件不好,沒有工作,只能靠養老金來維持生活。但是,沒人會知道,這位老爺爺吃的是別人不要的食物、撿的是別人隨手扔的垃圾來賣錢、穿的舊衣裳已經有很多年沒換過了……就這樣,天天淡茶粗飯,拖著比大象還大的困難,穿越現實的針眼兒,過著艱難的日子。一分一角攢下來的錢,從來沒有給自己“加條件”,而是買報紙了解貧窮孩子,把錢資助他們上學,有時,自己都捨不得從養老金里拿錢給自己買好吃的、好穿的,幾乎三分之二的錢都花在買報紙了解更多貧窮孩子無法上學的訊息。不知不覺,時光流逝,時光已經從他的手中流失二三十年了,資助了一百多個孩子,捐款了幾十萬啊!

這數目,對於一個貧窮的孤寡老人,是多么得不容易啊!他正如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正是愛心和執著,社會才變得充滿希望。

還有一位老奶奶,雖然從小失去父母,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居然是百萬富翁的農民商人!替兒子還清了所有的欠款;村民們贊她是勝似的“活雷鋒”,幫助村民在惡劣的環境下搬運東西;她是平民英雄,雖然已經確診為癌症晚期了,可她喝上幾顆止疼藥就又奔波在了村裡的溝溝坎坎。為鄉村建造了學校,目的就是給貧窮的孩子們免費上學,有一個學習生活的環境……她為什麼要這么辛苦地幫助村民們呢?不就圖個鄉村平安、幸福!她就是段愛平,默默奉獻的段愛平奶奶!當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現場採訪時,段愛平也給自己這2024年做了總結,她說:“一路走來很不容易,每走一步都是坎坎坷坷。但現在好了,我和鄉親們同甘共苦走過來了,在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20個單位幫助我們走上富裕路,已經滿足了,我死而無憾!”聽了她的這句話,讓我體會到人間自有真情在啊!只有團結的力量才會使一個大集體永遠幸福。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他們一樣,不為自己的生活著想,一心想著如何更好的幫助他人。想起上次汶川大地震時,最讓人感動的捐贈者應該是位乞討老人,他在捐了5元後,又找遍身上的零錢,特地到銀行兌換了一張百元現鈔,放進了募捐箱。這感人的一幕發生在江寧區東新南路的一個募捐點。一名約60歲的老人來到了募捐點,他頭髮花白,穿一件藍色衣服,胸前的補丁起碼3個,背後的則不計其數,衣服下擺已經破爛,腳上穿一雙破爛的涼鞋,手中還拿著一個討飯碗。工作人員說,“我們放了好多宣傳牌,上面有災區的一些圖片。”老人端著碗,在宣傳牌前止步,看了一會,哆哆嗦嗦地從口袋裡掏出5元錢,放進募捐箱,念叨了一句,“為災區人民……”工作人員愣住了,還沒反應過來,老人已經離開。誰料,下午,老人再一次出現,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進了募捐箱。“這次可把我們驚呆了!”工作人員趕緊拉住老人問情況,老人才解釋,“我上午就想多捐一點,但錢太零碎了……”老人一直說:“災區的人比我更困難,他們的生命都受到威脅,不容易啊!”老人走後,在場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原來這位老人常在附近乞討,平時很少吃到什麼好東西,沒想到一下子就捐出這么多……此時此刻,我已經哽咽。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在他的身上,我們看見了貧窮孩子們的希望。山樑擋住了陽光,您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您的身體卻慢慢柔弱----段愛平奶奶,您用肩膀扛起來鄉親們的期願。如果當今社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向他們那樣高尚的品格、真摯的精神,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