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度,她屹立在東亞,經歷了5000多年的風雨洗禮,傳承悠久的文明和光輝的歷程。她,以她雄偉的氣魄昂首世界;以她不凡的氣質孕育了一個最古老、最優秀的華夏民族;以她博大的胸懷容納百川;以她……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典籍豐富,流派眾多。文明歷史之悠久,底蘊之深厚,內容之豐富,影響之深遠,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是世界文化的長期領袖。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漫長的歷史積澱,使中華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同時又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點。在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與文化中,唯有中華文化表現出最頑強的生命延續力,這種無與倫比的生命延續力,使得中華文化成為綿延不絕的輝煌;中華文化充滿強烈的人文精神,重人倫,講究忠、孝、仁、義、信,造就了歷史上眾多的志士仁人,也才有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才有了數千年輝煌昌盛的文明;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的民族特性,這些文化因地域不同而各有特色,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都是中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華文化求同存異與兼收並蓄,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正是這種包容會通精神,使得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使得中華文化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文化,成就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的民族精神也是不容小覷,始終在文化中起著主導作用,由此形成了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是我們民族的主流與精華,所蘊含的,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民族統一、自強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是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廣博深厚:敬祖愛國,崇禮重德,貴和執中,自強不息,剛健有為。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民主長期秉承的反映社會主義本質原則和價值觀念的理性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設,也從沒有離開中華傳統文化。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傳承才能善於創新,我國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用科學的態度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做到辯證的繼承、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反對兩種傾向。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豐富人類文明的色彩,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有選擇的未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存在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

中華文化成果,光照百代,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這是一條漫長、艱難和曲折的路,又是一條滿目輝煌、遍地碩果的路。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傳承的載體,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徽記和象徵,也是目前世界上被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文明緊密相連,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作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有著驚人的輝煌歷史,併名列世界前茅,造福中外,產生重要影響,構成這一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獨特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柱是“四大學科”:天文學、數學、醫藥學、農學,“三大技術”:陶瓷技術、絲織技術、建築技術,和“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中國古代有著浩繁的文化典籍,劃為經、史、子、集還有類書和叢書,成為“六部分類法”,經為經學著作,史為史學著作,子為諸子百家,集為詩詞集和詩詞評論,類書則是一種工具書,叢書則是各種書中的各種資料分類編排,中華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風雨滄桑,保存了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可以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臉上上湧現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說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內容極其豐富,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有:《詩經》——我國古代詩歌藝術的起點、《楚辭》——戰國時期興起的一種詩歌形式、先秦散文——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漢賦——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唐詩——是詩界中最為輝煌的宮殿、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元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明清小說——湧現出《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四大名著等優秀名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異彩紛呈、絢麗多彩,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就是中國古代的藝術,幾千年流傳不衰,對全人類的文明和進步產生過巨大影響,書法——以漢字為載體的書寫藝術,繪畫——中國的繪畫藝術源遠流長,樂舞——促進了音樂藝術的長足發展、產生京劇,雕塑——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技法以及所運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文明對中國社會歷史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積極、普遍意義的春天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是我國傳統禮儀的精華,值得今人借鑑;中國的節日多姿多彩,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主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每個區域也會有很多各異的風俗,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以豐富內涵展示著時代精神,使節日更加燦爛光輝;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文化流派,是封建社會中人們的行為規範,它是指導人們舉止行為的常理,倡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核心是仁,其中“仁”——同情、關心和愛護的心態,“義”——正當、正直和道義的氣節,“禮”

——禮儀、禮貌和禮節,“智”——辨是非、明善惡好知己識人的能力、“信”——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的品質為被人們稱為“五常”,它們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也是我們必須遵守的最重要的五種社會道德規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國家認同,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我們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應該做到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恭敬兄長、友愛弟妹、勤儉節約、吃苦耐勞、推己及人、鄰里和睦。讓我們攜手建設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和諧家庭,共同創造一個充滿積極活力的和諧社會。

中華傳統美德倡導仁愛共濟的仁愛觀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道德出發點的道德建設目標。做到心中有愛、熱愛他人、熱愛社會、熱愛大自然,學會心存善念、誠意正心、關心社會、尊重自然,成為一個有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個人修養,追求人格完善,社會由個人組成,每個人的人格決定了整個社會的“人格”,良好的人格如正心篤志、崇德弘毅。而我們則需要具備揚善抑惡、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廉潔自律、奮發向上的良好人格修養,自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中國人。

來吧,讓我們一起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一是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貴在勤奮、鑽研、有恆,勤於學習、敏於求知、專攻博覽、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擔當社會責任;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好小事、管好小節、見善則遷、有則改過、修好公德、私德;三是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學會思考、善於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四是篤實,扎紮實實幹事,踏踏實實做人,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只要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著你。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四點,沉浸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沉底蘊,也吹響了催人向上向善、奉獻火熱青春的時代號角。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