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1)

方仲永,一個只有五歲,從未學習過知識便能“指物作詩立就”的小神童。只因十幾年來從不學習,每天被父親拉著四處去為人家題詩而最終變成了一個普通人。方仲永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天生的條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後天的教育。

一個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成為了一個普通人,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的父親。方仲永的父親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長遠打算,每天只知道拉著仲永到處提示賺錢而從不讓他學習。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有可能進步,才有可能有成就。愛迪生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連方仲永這樣的神童不學習都成了普通人,何況本來就是普通人的我們呢?

孩子的學習與大人們的期望目的往往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朝著利益的方面想的話,那最終也會如方仲永一般。

最為學生的我們就更應該懂得只有讀書才能為我們人生奠基好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不能輕言放棄。在學習的道路上,總有不如意的時候,會時常遇到困難、挫折,但學習就是這樣,要不斷地去挑戰。就像只有你翻過了那無數座山以後,才能看到山那邊的海。成功也是這樣,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有收穫,真正屬於你的收穫。

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一個神童般的腦子。就是像方仲永這樣的神童,不學習,最終都只是一個普通人。愛因斯坦小時候,不管是家人還是老師都說他是一個“笨孩子”,他三歲才咿呀學語,上課總是跟不上課程。家人與老師都不對他保佑任何的希望。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不管天賦如何,無非就是起點的高低。只要肯付出,無論是不是神童總會有成就。但這又說明了另一個道理:才能出自於勤奮好學,天賦不過是如跑步一般提前跑,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超過他。

初一:涼悅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2)

《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我讀了《傷仲永》,受益匪淺。《傷仲永》的主要敘述了:方仲永從小天資聰穎,受到同縣人們的讚賞,被人邀請前去做客題詩。他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再讓仲永讀書學習,帶著仲永四處做客,謀取小利。因為仲永每天跟著父親四處拜訪客人,他父親不讓仲永學習,所以後來,仲永就慢慢變得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了。

一個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矣”,成為了一個平凡的人,這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最為主要的原因是父親、眾人等只顧眼前利益。假如父親不是為“利其然也”所困,不牽著仲永“環謁於邑人”,假如眾人不追星捧月般地花錢求仲永題詩,假如秀才們能將自己讀書的辛苦與讀書的樂趣講述給仲永聽,鼓勵仲永讀書學習……那么仲永完全有可能“如虎添翼”,成為國家之棟樑。”仲永父親目光短淺,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不考慮仲永長遠的發展,導致了仲永由一個天資聰明的神童卻“泯然眾人矣”

由方仲永的事例也讓我想到了,現在的父母們應該吸取方仲永這個事例對於自己的子女應該嚴格要求和教育,要重視教育,不要認為書沒有用。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才可能進步,才可能有成就。連方仲永那樣的神童不學習都成了平凡人,何況本來就是平凡人的我們呢?孩子的學習與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只是朝著利益方面想的話,那么孩子的觀念也會隨著大人們變動,必須要為他們帶來一個好的開始,指引他們正確的學習目標。

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懂得只有讀書才能為我們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去學習,不能輕言的放棄。想一想我們學過的一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方塘”由於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輸入,所以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遠清澈。同樣道理,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汲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那么就能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極強的創造力。

我覺得我沒有像方仲永一樣的天賦,所以,我受方仲永的啟發,要加倍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我可不想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更不想變成一個對社會沒有用的人,庸庸碌碌、平平凡凡過一生。另外,我也不能對不起我的母親,因為她辛辛苦苦把我養大,又為供我上學每天早出晚歸的做生意,為的就是讓我能有所作為,長大了有出息,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管是天才或普通人,都要努力學習,才會有成就。

瀘州市納溪區護國中學初14級5班初一:黃佳蓮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3)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遍背著《方仲永》這篇古文。背著背著,不禁陷入了沉思……

雖然作者王安石寫得有些誇張,但寫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變為常人,關鍵的一點,在他還無法把握自身的時候,他父親貪圖小利,把它當做獲利的工具,不教育他好好學習,以致他在世俗的恭維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國著名戲劇活動家田漢,小時候聰穎過人,尤善吟詩聯對。昔日有一墨客路過他家旁邊的客店,曾書一句上聯“二河兩岩雙江口”,久久無人對上,田漢十一歲時,見之揮筆即書:“單人獨馬一桿槍”。田漢後來取得驚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華,當然跟他平常刻苦發奮是離不開的。

通過這兩個故事的對比,說明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決作用的。然而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卻也有被錢財或虛榮心迷了心竅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一鳴驚人,一味地給孩子加作業·加壓力,以致孩子整天頭昏眼花,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孩子一看到作業,一提到學習,就有一種莫名的煩躁與恐懼。

我在這裡告誡“神童”的家長們: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愛好,也不要一味的讓孩子們成名而把他們“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中。讓孩子從枯燥·被動的學習中走出來,從束縛中走出來,去領略人生奮鬥之樂趣!

龍泉劍瓷外國語實驗中學初一:鏇轉。舞姿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4)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言文,不禁感到萬分惋惜。一代神童的驚人才華就這樣被埋沒了,其父因貪圖小利,“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而不使其學習,終落得一代神童只能成為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無不有萬千感慨。

初讀《傷仲永》,心中便明了是其父害其一生,其父“利其然也”“不使學”等種種原因均可看出他的目光短淺,愚昧無知,他作為一個父親,見到自己的先天稟賦是如此之好,他的重心沒有放在兒子是個天才,需要細細栽培,以使其將來成為國之棟樑,好為國家社稷造福之處。而是只滿足於眼前的小財小利。若其取前者,那他將來的榮華富貴將享之不盡,何須再以種田為生?然而就是因為他無知,不僅斷送了兒子的錦繡前程,更斷送了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慢慢往深了讀,漸漸覺得,方仲永最終“卒之為眾人”除去其父,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幼年時期,父親每日牽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幫他們作詩供他們取樂,那時他小,無從選擇。然而,方仲永漸漸大了,到了十六十七歲時,照古代時間算,方仲永那是早已成年,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到那時方仲永再學習以補幼年時期的虧損也不算太晚,總不至於落得個成為普通人的下場。可是,因為他自己的懶惰,不思進取,絲毫沒有學習進步之意,只被眼前一時的浮華所迷惑,最終走到了值得後悔的地步。

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郝穴鎮西湖中學七年級初一:李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