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高考報名遭拒

李金生被稱為“河南盲人自考第一人”,在盲人圈子裡也算是名人,這緣於他曾在2024年前為盲人爭取到了參加自學考試的權利。而2024年12月,他又萌生了參加高考的想法。

為了能趕在2024年12月18日河南省高考報名截止日期前順利報上名,具有高中學歷的李金生已經和省、市、縣三級招辦交涉了很多次。雖然得到的說法不盡相同,但結果都是一樣——不予報名。河南省招辦表示,盲人高考報名問題已向上級作出匯報,要等待回復安排。而駐馬店市招辦工作人員則對李金生說,目前河南省沒有盲文試卷,

“不讓你報名也是對你負責任”。

據悉,2024年,曾有山東籍盲人高中畢業生申請通過盲文試卷參加普通高考,雖然經省、市兩級教育部門逐級上報,但最終被拒絕。2024年12月3日,盲人公益人士王瑞在教育部門前舉牌,呼籲教育部門應依法在普通高考中為盲人提供盲文或電子試卷。

“盲人高考報名遭拒”的訊息於12月14日被媒體爆出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討論。12月18日下午5點,李金生終於等來了教育部門的答覆——可以報名了,他也終於搭上了普通高考報名的“末班車”。對於不願參加面向殘疾人的單獨招生,卻執意選擇和普通學生去競爭,李金生解釋說:“我希望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和生活,夢想成為律師,用法律去幫助更多的殘疾人。”

多維解讀

盲人高考不應是個“盲區”

盲人高考報名遭拒。不免令人遺憾。這種對盲人等殘疾人教育權利的不公平對待,也印證了社會教育制度關懷的缺失。2024年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舉辦的各類升學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任職考試,有盲人參加的,應當為盲人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助。由此可見,以“沒有盲文試卷”為藉口輕易剝奪盲人參加高考的權利,有悖法律規定。所幸教育部門能及時糾偏。

誠然,盲人參加高考,出試卷、保密、組織考試、閱卷、統分等環節的成本會提高;而高校為盲人學生設定的專業比較少,這也導致招錄存在供需之間的矛盾。因而,社會對盲人高考顯得不夠熱心。與此同時,全國現有盲人1700餘萬人,大學每年招生的總數不到200人,且目前盲人的從業群體大多局限在按摩和音樂這兩個專業,就業的途徑少之又少。

掃除盲人高考的“盲區”,是對盲人社會地位的尊重,能使教育的公平正義得到真實的體現。因此,拒絕盲人報名參加高考,是漠視社會良知和責任擔當的做法,不合民意也有損教育公信力。

盲人更應得到社會關愛

“盲人高考報名被拒的”訊息,不禁讓人聯想起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和她的導盲犬珍妮。為了讓人們接受導盲犬,陳燕和捷運站及飛機場的工作人員吵了數十次。經媒體報導後,珍妮終於可以坐飛機和捷運了。而2024年11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草案)》,其中有關於“訓練合格的導盲犬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不受限制”的內容,被認為是陳燕們的勝利。

盲人的生活本就困難重重,他們的夢想也就顯得尤為珍貴。為什麼有關部門嘴上說著要對盲人多些關愛、要以人為本,但碰上盲人要高考、要帶導盲犬坐公交等實際問題,卻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始終把盲人當成異類?教育是幫助盲人適應社會、實現自尊自強自立的第一步階梯。對於他們做出的人生選擇,應給予政策尊重和制度關懷,為他們實現人生的理想打開綠色通道,助他們達到成功的彼岸。因此,盲人求學,更應該得到社會尊重;盲人參加高考,更應該得到制度關懷。只有社會給予盲人更多的理解、寬容和關愛,讓他們也能實現夢想和人生價值,他們的世界才會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