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隙作文

縫隙作文(1)

“喂!東子!”我走在家鄉熱鬧的街道上,在推推擠擠的人群中漫無目的地走著,卻聽見了這樣一句兒時極為熟悉的呼喚聲。我感到無比的驚訝,這不是以前在這兒讀幼稚園時夥伴們給我取的外號嗎?整整七年時間過去了,難道還有什麼人會記得我嗎?我興奮地回頭四顧,卻看不到任何熟悉的身影。“也許,只是誤聽吧。”我失落地想著。

“誒!你是東子吧?”我正在沉思著,被一道突兀響起的聲音嚇了一跳,抬頭一望,只見一個瘦小的少年正疑惑地盯著我。“額,你是?”“我是老三啊!你同學啊!”他不滿地叫道:”才幾年不見就忘了我啦?”“呵呵,有七年了吧?”我乾笑了兩句。他頓時臉漲得通紅:“那么多年……倒也是,看來我記性還算不錯的。”說實話,幼稚園的事,我只記得零零星星的一些小事,甚至連我有多少個同學也記不清了,更別提他們的名字了。我努力的在腦海里搜素著關於這個“老三”的所有信息,卻發現在我的印象之中似乎根本沒有這個人。在我沉思的這一會兒中,“老三”也沉默了。我們就這樣僵住了。

半響,老三終於冒出了一句:“最近……過得怎么樣?”“還好”……我們又陷入了尷尬的沉默。畢竟這么多年過去了,怎么可能對對方還有哪怕一丁點印象?

街道上依舊是那么熱鬧,但我卻覺得靜得可怕。我與“老三”就這樣對視著。他盯著我,有些發窘,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想說些話緩解這份尷尬,一張口,卻發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那么久沒見了,對於此人的記憶也早已淡化,該說些什麼呢?

“那個,東子啊,我還有一點事兒,改天再聚吧。”我正巴不得快點和他分開呢,於是急忙答應道:“好啊好啊,你去忙吧!”我這話剛脫口,就覺得太怪了,有一絲送客的味道。我正想改口,他卻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瘦小的身影瞬間消失在人群中,不帶一絲留念。看見他離開了,我輕輕地嘆了口氣,心中的壓抑也頓時消失了。

一場激動人心的重逢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大家口中的“再聚”,也不過是逃離的藉口罷了。我和這個熟悉的卻又格外陌生的“老三”已經產生了無法縫補的縫隙,再也找不回從前。

初一:謝梓雄

縫隙作文(2)

留一道縫隙,讓心靈更加輕鬆、快樂!

——題記

植株和植株之間若栽得太過密集,收成反而會變差,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植株和植株之間太過密集了,縫隙自然就小了,光線也就透不進來,植株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無法產生有機物,收成當然不好了。這就是縫隙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縫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在交往中,我們需要留一道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縫隙。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話語稱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意被別人的話扎傷。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多了份尊重,多了份理解,自然而然少了爭吵與衝突,從而相處融洽和諧。

在學習中,勤奮不一定要把每分每秒都花在書本上,在適當的時候,給自己留一道休息的縫隙,讓精神得以放鬆,學習效率也許會更高。不要把每一根神經都繃得緊緊地,那樣只會適得其返。

在生活中,也一定要留一道心胸的縫隙,讓自己豁達些,因為豁達的自己才不至於鑽牛角尖,也才能樂觀進取。若是心胸狹窄,過於計較自己的得失,生活將會變得庸俗,消極,悲觀,甚至自甘墮落。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餘;捨棄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富裕的人不一定快樂,學習成績好的人不一定每天抓住書本不放。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應該擁有一顆輕鬆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靜的天地。

試著在交往中,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在各種情況中留下一道縫隙吧,它會讓你的心靈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輕鬆和快樂!

初一:於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