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國小時候的女教師章老師。

老師是教語文的,外在美與內在美兼存。她總是披著一頭棕色的捲髮,讓人聯想起那翻騰的細小波浪。劉海蓬蓬鬆鬆的,散在略微寬大的額頭上。眉兒細細的,眼睛大大的,酒窩深深的,笑容甜甜的。

她偶爾會“打”“罵”我們,但“打”僅僅是“撫”,“罵”也僅僅是“勸”。當我們不聽話的時候,她會輕輕皺起那彎彎的、柳葉兒般的眉頭,“東施效顰”也比“西施”更完美。

課外,她教我們畫畫。她說:“大自然是美好的,我們套用眼去觀察,用耳去聆聽,用心去感受,更要將美用畫去展現。”

她領我們春遊,帶我們玩耍,給我們拍照,與我們合影。

她愛和我們共同欣賞文學,還喜歡給我們朗讀片段。我還記得她是怎樣給我們朗誦的,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林清玄《如果麥子沒有考驗》的最後一段:

對一粒麥子來說,努力奮鬥是不可避免的,風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蟲是必要的,它們可以喚醒麥子內在的靈魂。人的靈魂也和麥子的靈魂是一樣的,如果沒有任何考驗,人也只是一個空殼罷了。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了文學。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市級現場作文比賽,得了一等獎。我還記得那次作文的主題是“我心中的家”。在參賽前,老師陪我準備了很多素材,還特地在網上手抄寫這類作文的技巧,並把寫得密密麻麻的那張紙交給了我,讓我回去好好看看。那上面抄得滿滿的,一筆一畫工工整整,這可都是老師的心血啊!我深受感動,回家大用其功,才得以取得較好的成績。這不都應該歸功於章老師嗎?

如今,我已是箇中學生,卻還總是會想起章老師的面龐。她是我的啟蒙老師,我的“第二位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