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說到底是一門美學

一位剛從香港回來的朋友憤憤不平地向我抱怨,他們老夫婦倆因帶著小孫女(大約五六歲)而被拒絕進半島酒店餐廳進餐。此事的前因後果因筆者不在現場,這裡不敢妄加評論,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香港的半島、洲際、文華、四季、港麗等六星級酒店的餐廳,都禁止幼童入內(客房自然除外),據說有人向香港旅遊局投訴這規定有年齡歧視,但上列酒店有關管理層的反駁也振振有詞:家有家教、門有門風,與酒吧、夜總會禁止不滿18歲的青少年入內一樣,難道這也屬年齡歧視?好一個家有家教、門有門風,原來,星級酒店特有的華貴和高尚,就是通過對無數細節的精益求精打磨而成。我舉雙手贊成這五家六星級酒店的規則,更難得的是,半島酒店餐廳還率先亮出“禁食魚翅”的規矩!

說真的,小孩子進這樣高級的餐廳真是不大合適,他們還太小,根本不懂得享受這樣的氛圍和美食,他們應該去迪斯尼樂園、海洋公園、南丫島等。再說一句老話,“筷頭下出敗子”,讓孩子粗茶淡飯,過得簡單點並非壞事!

我在上海半島也曾碰到過類似的境遇:鄰座幾個女人一邊喝下午茶一邊嘰嘰喳喳的且不說,要命的是其中一個還帶著剛會邁步的小女孩,雖然有個小保姆樣的一直緊跟著,但她們在餐廳內進進出出的忙碌身影,再加上寶寶充滿童真的尖叫聲,與餐廳廊橋上演奏的樂隊及“半島酒店”四字背後蘊藏的眾所周知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孩子的母親看來是個有閒錢又有閒時的闊太太,只見她得意地看著自己的寶寶像穿龍燈一樣穿梭於各餐桌,雖然客人出於禮貌都會摸摸她的頭髮,但其實已經干擾了他人的私人享受,但這位媽媽並未阻攔,反而以一種周遭都能清晰聽到的“小聲”說:“我們從小就教育寶寶要學做個小公主,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帶她去高檔場所見識一下,這就叫家教……”

恕我老土!我們小時候接受的“家教”完全不一樣。記得我的太外公還在世時,夏天開西瓜,外婆必先準備好一隻小碗,將半隻西瓜最當中最甜的瓤挖出來給太外公,然後再將西瓜切成一角角,所以我和哥哥從小就習慣吃沒有頂部的西瓜。這就是我們這代人接受的家教!

還有一段難忘的有關家教的記憶。那還是在1966年“文革”中,家裡像篦頭髮樣已被橫抄豎抄了n次。一次晚上又是一陣猛烈的敲門聲,我們戰戰兢兢地開了門,進來一位衣著樸素的人,一看就是典型的勞動婦女,拖著箇中學生模樣的兒子。只見她厲聲地責問著兒子:“……你確認是這家嗎?”兒子怯怯地點點頭。只見這婦女摸出一隻牛皮紙信封,裡面是一對我媽媽的鑽石耳環和一隻馬鞍翡翠戒指。想來是這箇中學生來抄家時渾水摸魚揣進自己口袋。這種趁抄家偷雞摸狗之事當時處處可見,只是怕辱沒紅衛兵小將形象,大家不敢吭聲而已。只見這位母親當著我們的面給了兒子兩個耳光:“看你下次再敢隨便拿人家的東西?我們窮歸窮,窮得要有志氣……”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這對耳環和戒指還在,只是那對母子從此沒有再見過!想來那中學生如今也近退休之年,不知他過得可好?但有這樣的母親,有這樣良好的家教,他的人生之路一定走得很正。

真正的家教就是質樸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哪像現今的家教,什麼親子教育、情商智商教育弄得複雜極了,而且,現在的“家教”都明碼標價,鋼琴家教和英文家教都明碼標價。父母帶著子女在周六日疲憊地奔波於各補習班之間,家教的目的除了督促子女出人頭地,成為小公主小王子外,那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反而給疏漏了。在世俗的目光中,做任何事必要有功利的實用目的,家教也是如此。

家教說到底,就是一門美學。如果家長本身缺乏美學基本修養,怎么會對孩子施行好的家教?美學與教育程度無太大的關係,美學是人在生活中自然感悟出的,正如我前文提到的那位勞動婦女。她不會講流利的英文,可能連字都識得不多,但她有顆質樸的心,在與時光的對話中,自然升華成樸實的美!

家教,和物質無關,也和教育程度無關。它的根基在於修養,而修養則是一顆質樸的心在生活中磨礪而來。它銜接的是最基本的真、善和美的概念與認知。比如,文中那位普通的婦女未必有大是大非的格局,但卻用兩個耳光對兒子進行了偷竊可恥的家教懲罰。家教,最基本的內容都體現在做人的規範上。倘若我們連這些起碼的家教都缺乏的話,那么,是無法期待人生會有更高的修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