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株小草,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里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

曾經也有備愛媽媽呵護的幸福時光,然而一場病魔,媽媽終於欠下數十萬元的債務,撒手而去。不久,父親面對一貧如洗的家,不堪甚負,義無反顧地走了。周圍的一群親戚反說她們,是造成這個家庭不幸的禍端,甚至於經過其家門前時,都怕占上晦氣似地繞道而行,家庭的變故,冷漠的親情,讓13歲的小宜和兩個6歲的雙胞胎妹妹,儼然成了自生自滅、無人問津的“小草”。

小巷一角,兩個妹妹狼吞虎咽地噎下冷硬的燒餅,又眼巴巴地看著姐姐,小肚子“咕咕”叫了兩聲,好象不滿似的作著無言的抗拒,姐姐憐愛地看著她們,使勁按了按自己飢腸轆轆的肚子,咽了一下口水,將手中只吃了兩小口的一塊燒餅,一撕兩半,分送到兩個妹妹手裡,並哄著:

“乖,明天我們早一點去奶奶家。”

這還是她們好不容易從奶奶那裡得來的食物。然而,這小小的不夠一頓飽食的幾塊燒餅,卻常常是她們一天的食物。

小宜慢慢地轉過身體,她不敢面對兩個妹妹再次投來乞求的眼光。心中默默念叨:

“爸爸,你在哪?奶奶,大伯,姑姑……我們真的好餓啊!”

飢餓在傷害著她們弱小的身體,冷漠更是殘噬著她們脆弱的心靈。

一個女人,走進這個破敗不堪的家,看著處於絕望和恐慌中的孩子,強忍著淚水哽咽著說:

“孩子,到阿姨家去吃飯吧!”

自此,曾多少次,夜色還沒有散盡,她就依依不捨地離開溫暖地被窩,虛著充血的眼睛,趕上十幾里的鄉村小路,接兩個雙胞胎姐妹到店裡吃早飯,自己卻只擦了一把滿臉的汗水,在這個只有早上近兩個小時,人員相對聚集的小鎮上,忙活著店裡的生意;夜幕降臨之時,又將吃過晚飯的兩姐妹送回家中,再忙不迭地返回店裡,一堆的洗涮撿疊,等著她去收拾。

一天,得知小宜綴學在家,經仔細詢問,原來,少了兩個妹妹的飯食,狠心的奶奶,還是沒有讓小宜吃飽肚子,以至嚴重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的下不了床。小宜的隱忍,讓她心痛不已,此後,她不但調養好小宜的身體,還承擔起了三姐妹的三餐飯食。

“叮呤呤,叮呤呤……”深夜,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夜的沉靜,朦朧中抓起聽筒,電話里,孩子們哭成了一團,

“阿姨,我們害怕,有人拍我家窗戶。”

“阿姨,快來救救我們,有人撞我家門。”

孩子們一聲聲顫抖的求救聲,猶如一把尖利的刀,在她的心上重重地划過。

原來,是孩子們平靜的生活,引來了不甘而又粗暴的債主們。

為了安全起見,她毅然將三個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家裡,挑起了照顧她們飲食起居的全部重擔。在這個只有60多平米兼做店面的狹小的空間裡,她忙碌於生意、家務和孩子之間,買菜,做飯,洗衣,進貨,招攬顧客……

晚上,孩子們圍坐在大桌邊做作業。

“媽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我看不懂。”她停下手中的家務,開始給自己二年級的兒子講解句子。

“阿姨,這道題怎么做?”屁股還坐定,她又立起身,給上著五年級的小宜分析題目。

“阿姨,這個字寫不好。”

“阿姨,我……”

一會兒,雙胞胎姐妹又遇到難題,

“……對,就這樣,慢慢來。”

“……”

一遍又一遍,原本只需輔導自己一個兒子課程的她,現在卻不厭其煩地當起了四個孩子的家教。

三姐妹的臉上重又漾起了天真無邪的笑容,原來,她們小小年紀里,心裡的需求是那么的渺小,僅僅只是一棵小草對於陽光的渴求。

古人語:行善者,必有厚報。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她的好心並未得到好報,三姐妹的至親吵上門來,不相信她會平白無故的為別人養孩子,一定是孩子的父親寄了錢,要她趕緊把錢交出來,嘗還欠他們的債務。

至親的吵鬧,使得她無法正常做生意,也遭到不明究里的街坊鄰居們的誹議和誤解,特別是三個孩子的到來,給這個經濟和住宿條件並不優越的家庭,憑增了一份紛爭。倍受委屈的她清醒地知道,只要將孩子們送回那個糟亂空空的家裡,對她們不管不問,一切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家庭的紛爭也會自然而解。但是,如果就這樣硬生生地送回去,她們就會在沒有大人的照料下,活活地窮死餓死。理智告訴她,不能這么做。而她,卻只能在無法承受時,躲到無人處,偷偷地痛哭一場,釋放瀕臨失控的情緒後。依然無怨無悔地無償照顧著三個可憐的孩子。

她就是榮獲“中國好人榜”提名的“最美媽媽”——張春梅。

就是這個在小鎮上經營著“春梅化妝品”小店,曾經和小宜的媽媽一街之隔的女人,平凡而又普通的,扎在人堆里無法分辯的農家婦女,用心中最柔軟最質樸的愛,撫慰著三個孩子稚嫩而又受傷的心靈,為她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愛是什麼?是陽光,是清風,是空氣,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世上再卑微的生命都需要愛的滋養,哪怕是一株的小草,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一份愛,讓每一個生命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