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的手杖

春節放假,他趕在除夕夜那天晚上回到了家裡。母親邊噓寒問暖邊拉著他到廚房,讓他坐下來喝碗熱粥暖暖身子。當他環顧四周熟悉的環境時,一根手杖映入眼帘。它就那樣靜靜地立在房間的角落裡,燈光下他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落滿的灰塵,那是祖母的手杖。手杖是用一根樹枝彎曲後加工成的,一側突起的紋理,如同祖母額頭上的皺紋,經過歲月的雕琢,更顯幾分滄桑。手杖的底部還很光滑,因為,祖母僅僅用了三個月就離他而去了。

那也是像這樣寒冷的一個冬天,祖母病倒了,得了再也治不好的病。當他在千里之外的學校得知這個噩耗,一種撕心裂肺的痛讓他幾近窒息,他像天塌了一樣充滿恐懼,淚如雨下。他打電話給祖母,祖母卻在電話里安慰著說,乖孩子,奶奶沒事,好好的呢。

一放寒假,他便瘋狂地踏上回家的列車,歸心似箭。當他提著行李走進家門,看到病榻上萎靡不振的祖母時,再也難以控制自己的眼睛。祖母看到孫子回來,強撐著身子坐了起來,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回來了,快來讓奶奶看看,在學校有沒有吃好,瘦了沒有……”

“奶奶,你生病了……”

“奶奶沒事,你看奶奶這不是好好的么……”話還未說完,接下來就是一陣咳嗽。

那個時候的祖母已經基本不能進食了,肆意瘋長的腫瘤已經幾近堵塞她的整個食道。他從廈門帶回來的椰子汁,她也僅僅只喝了一勺。但是祖母還是一個勁地點頭說,好喝,好喝。因為她知道,這是她最疼愛的孫子從遠方帶來孝敬她的。

長時間無法進食,祖母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弱,走起路來已經十分吃力了。一天,父親對他說:“你去城裡看看有沒有賣手杖的,給你奶奶買一根回來。”

他逛遍了城裡的大街小巷,挑了一把木質的手杖,手杖很輕,正前方清晰地雕刻著一個繁體的“壽”字。他心想,就是它了。

祖母看到他買的手杖,十分開心,握了一次又一次,愛不釋手。從那以後,她逢人便說,這手杖是她孫子買給她的。

他是祖母最疼愛的孫子。小時候,只要一放假,他就要纏著父親帶他去祖母家住上一段時間。那時候,祖母會經常帶著他出去串門,上街買菜,到麥田裡拾穗,進小樹林裡撿柴火。他的個子很小,剛好到祖母的腰間,每次出門他都要攙著祖母的胳膊。這時,祖母總會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呀,就是我的小手杖!”當時,他天真的以為,自己可以這樣永遠攙著祖母,一輩子做她的手杖。

因為早年去世的祖父是鄉里的幹部,所以祖母每個月都會有一百來塊的補貼,這就是她全部的經濟來源。儘管如此,祖母仍然捨不得花,省吃儉用,將省下的錢等到孫子來的時候拿給他。每當他做錯事,父親要打罵他的時候,祖母總會將他攬到懷裡,然後呵斥父親說:“你乾什麼,小孩子不懂事,不要怪他。”在他看來,祖母就是他的天,有祖母在,就不會害怕。

長大後,他考上了大學,與祖母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他曾經信誓旦旦地告訴祖母,將來有出息了,要把祖母接到大城市裡享福去。祖母開心地像個孩子,“好,奶奶等著你。”

他不知道,祖母八十歲了,一個人在鄉下,沒了手杖,路要怎么走,會不會很孤單。

寒假很快就過去了,那天早上,祖母把他叫到床前,小心翼翼地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

“來,這四百塊錢是前兩天別人來看我時給的,你拿著,到學校好好吃飯,好好上學,這也許是奶奶最後一次給你錢了……”

祖母老淚縱橫,而他早已泣不成聲。

祖母最終還是離他們而去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孫子沒能趕回去看祖母最後一眼。雙眼含淚,他跪在地上朝著家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孩兒不孝,沒能為您披麻戴孝,送您最後一程,等孩兒回去了,再去看您。

後來,他特意打電話告訴父親,要把那根手杖留下來,因為那根手杖陪著祖母走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留下來,也算是有個念想。

……

大年初四,他跟隨父親回老家為祖母上墳。四年了,祖母的墳頭上長滿了枯黃的衰草,在冰冷的空氣中隨風肆意地擺動,無力掙扎。父親點燃了紙錢,跪在墳前,自言自語。

“媽,拾錢吧,在那邊不要再那么節省了,您的孫子,孫女長大了,都當了警察,有出息了……”

他望著空中飛舞的紙錢,仿佛看到了祖母在天邊正朝他微笑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