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大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題記

出世,入世,是兩種心態,兩種對待人生的態度。由入世到出世,本是一瞬間的豁然開朗,卻需經人世間的烈火焚燒。千錘百鍊而成就的豁達與博大,有如走過千年歲月洗禮的山脈,滄桑而又沉靜。

人在踏入這個社會的時候便是入世,懷著入世的心做著入世的事業。對於這個世界本不了解,所以必定會認真地投入,去探尋其中的奧妙。初生牛犢不怕虎,卻誰知現世也早已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利害”二字就像是溪水,看似波瀾不驚,卻在不知不覺中將人的稜角磨平,變得圓潤,光滑。

但是,這個世界上畢竟有“出淤泥而不染”之人。“安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於是,汨羅江底便多了一個永不消散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於是,山水之畔便多了一個永遠醉了的仙。然而,他們是否便是我們追尋的方向呢?屈原,人們敬重他的同時也為之哀痛;李白,人們欣賞他的同時又為之嘆惋:即便如“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人們追逐他那與世隔絕的桃花林,羨慕他東籬下那叢傲放的秋菊時卻又不禁追問:他的內心是否真“悠然”?在世俗中受了傷,便以出世的名義來逃避這世間的黑暗,這到底是否能稱之為出世?無論是李太白還是陶潛,終究逃不了這世俗的羈絆,只能麻痹自己和世人的雙眼,懷著入世的心出世。

人生的最高境界,乃是懷著出世的心入世,朱光潛先生說:“人已最不容易協調,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詐,凌虐,劫奪種種罪孽都種根於此。”把自己放在首位,這本無什麼錯。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利益都不能捍衛,那么這個人根本無法在社會中立足。但是,維護自身利益卻不能以別人為墊腳石,若是如此,“利害”之網越編越密,人在其中越陷越深,最終只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而只有超脫於這張“利害”之網,淡定,從容,真誠,謙和,在發現自身美的同時發現並欣賞他人的美,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相互讚美,才能最終達成一致和融合,才能使萬物生生不息,奔騰不止。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日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那第三種境界便是那洞觀世事後但又不消極於紅塵的一種返璞歸真。人生若能至此,便不枉來世一遭,也是人生之大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