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我們用來反應的時間永遠是那么長,長到錯過太多,再待到我們反應過來的時候,緊握雙手,什麼都抓不到了。

突然腦袋裡冒出這句話,是因為這件小事。

去上廁所,和一個別班不認識的女生“等門”,她是先於我到的,所以當門開後,我發現她沒有進去的念頭,這時我便奇怪了,發了一下愣,從裡面出來的女生是我同班同學,,還沒從剛剛這件事中反應過來的我,便忘了與她打招呼,自然地繼她出來後進去。

講給我同桌聽,我同桌笑得花枝亂顫的。同桌說這不登大雅之堂的事兒,你還拿出來說。我也沒辯駁。

但是,轉念想,不就是這樣嗎?

因為這一瞬的反應而錯過與同學打招呼,如果這個同學本來就對我有偏見,這又看我不跟她打招呼,更是記恨了;如果這是我一個不跟我在同班,友情漸淡的朋友,那這個朋友會不會因為我沒打招呼,認為我與她的友情不復存在了。

一華人在紐約坐捷運,因為看靠門的位置空了,便起身單單只是想去坐那個位子,誰知卻被人暴揍了一頓。這華人被打的原因,其實只是他起身的瞬間,一個黑人正好坐在他旁邊,這黑人就認為他是種族歧視,便發生了上述事件,所以我經這件小事猜想的那么多"如果"也是有其存在的可能性的。

我只是那么一愣,就錯過一個也許可以改變別人對我某些看法的機會,一個也許可以維繫友情的機會,那豈不是反應再快,都會有挽不回的東西?

這就不一定了,有多少事,只是需要快那么一點,就什麼都可以挽回。

臨終病人,到面臨死神的時候才反應過來,自己要是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自己過的生活,有多好。

藥家鑫因為殺了人,進了監獄,才反應過來自己當時應該送她去醫院的。

經過小悅悅的路人,事件報導出來後,陳賢妹被社會讚揚,才反應過來當時應該自己去救她的。

其實,即使需要反應的時間,反應也是可以快一點的。

我們現在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有人喧嚷:青春是用來揮霍的,於是沉迷小說,遊戲,忘卻三年後的高考,忘卻自己該有的生活,甚至忘卻自己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

難道你們,甚至我們,要用三年甚至於整個青春用於回過神來?

其實我們用來反應的時間真的可以快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