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燕南園

一天晚飯後,信步走進一個翠竹掩映、青苔班駁的院落。一開始並沒太在意,但走著走著,我隱隱約約地感到,從那一株株古老的松柏、高大的國槐、白皮松和一棟棟黑乎乎的別墅式青磚小樓,一座座精巧但已顯破舊,似乎許多年都沒有人住過的h型中式小院裡,透出一種迫人的神秘氣息。“這是什麼地方?”“以前怎么從沒注意過?”“什麼人在此居住過?”這一連串問號使我不由得停下腳步,仔細打量眼前的一切。雖然自到北大以來,諾大的燕園常使我迷路,但校園裡大致有些什麼建築心裡還是有數的。可在這裡竟有這么一個幽靜之所,實在沒有想到。我環顧四周,沒有一個人影。除了偶爾微風拂過,竹影簇動,發出沙沙的響聲外,似乎只有我和我那拖得長長的身影。一種略帶恐怖的神秘感誘使我要看個究竟。

此時,夕陽西下,暮色蒼茫。兩隻灰喜鵲在一棵槐樹梢上跳來跳去,卻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響。我悄悄地走進一棟小樓,象竊賊一樣側耳傾聽,什麼聲音都沒有。我又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往更深處走去,一個小院落,是路的盡頭。周圍是茂密的大樹和石牆,我只好站住了。突然,我發現在夕陽的餘暉中,院子裡坐一老者。我一驚,仔細看去,竟是一座塑像。我悄悄走近塑像,如同害怕驚動一個真人一樣。基座還沒塑完,沒有任何能說明塑像是誰的痕跡,只有幾盆已開敗的花草和一束塑膠花。

這位老者,神態平和恬淡,微微凝視的目光,透出一種深沉和睿智。平坦而寬闊的額頭,顯示出一種難以言說的高貴。修長的身姿,表露出青春時代的瀟灑和英俊。他是誰?燕園名勝景點怎么從沒介紹過?我不由得又環顧四周。此時,太陽盡落、暮色更濃。小小的院落,籠罩在一種飄渺而神秘的霧靄之中。我發現,這座二合的中式小院,沒有一絲燈光。移步看去,窗上竟蛛網縱橫,塵封灰垢。窗欞的紅漆已剝落,有的玻璃都破碎了,看來已很久沒人居住了。從院子雍容的白皮松和疏淡的竹叢看,房子的主人,也可能就是這位長者,應該是位地位顯赫的人物。可如今……我頭腦里飛快地閃現一些從外國影片常看過的有關廢園、棄屋、蝙蝠、幽靈之類的鏡頭。夜色四合,我真的感到有些恐怖了。於是,我又悄悄地覓原路返回。

後來才知道,那裡叫燕南園。於是,我又乘白天探訪幾次,仍然那么幽邃、安寧、神秘。偶爾,遇一策杖老者在竹徑上悠悠然蹁步,一望那超然而玄妙的神態,就不忍前去打擾。不過塑像的主人已經搞清,是已故的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

又聽說,這燕南園十幾座小院裡,曾經住過許多學界泰斗、文化大師。比如,63號曾是馬寅初先生的校內寓所。66號曾蘊釀出冰心女士《南歸》等優美的文字。還有,馮友蘭、周培源、湯用彤、張岱年、林庚、魏建功、王力、周祖謨等都曾是該園的主人。

我這才明白,小小的燕南園為什麼如此幽邃、神秘。這裡原是中國現當代學人魂系之所,中華智慧的光源之一,人類某些重要思想的發生地,難怪。

那颯颯的翠竹,曾伴隨著大師思想的節奏,溫潤了一代代學人對理性的渴求;那一株株古柏國槐,曾記載著碩學大儒們盤恆構思鴻篇巨著的心理歷程。

燕南園,我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