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幸福存在於孤獨的深海

“極致的幸福,存在於孤獨的深海。”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山本文緒的《然後,我就一個人了》。作為鯫生一介,那些關於人生、理想、信念等比較宏大或深邃的話題,我是不敢觸碰的。所以我想聊一聊孤獨,一個更加接地氣的話題,也是現在或將來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孤獨?雖然我們還都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但對於孤獨,肯定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記得在網上看過一段新東方老師講單詞的視頻,是這樣的:老師講有一個單詞isolate,意思是隔離、孤立、孤獨。這個單詞非常好記,我們可以把它拆成三部分:i、so、late。想像一下這種情景,一個人,好晚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夜深人靜,難以入眠。周董在一首歌中唱道“看不見你的笑我怎么睡得著”,大概就是這個詞的現代漢語解釋。

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概念里,孤獨總是伴隨著悲傷與淒涼的色彩。它可以是心情壓抑時的無人訴說,可以是時過境遷後的物是人非,甚至可能是一個人走夜路時,面對著暗黃的路燈和自己被拉長的斜影的一聲慨嘆。但是,在中國文字的解釋里,“孤獨”是這樣被定義的:“孤”是王者,“獨”是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的王者必須接受孤獨。真正的孤獨是高貴的,孤獨者是思想者與創造者。孤獨者,無論世界怎樣,他都能讓自己安靜,自得其樂。

這種情況細想並不陌生。最好的例子就是陶淵明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老先生對自己孤獨的一種概括。同樣因孤獨而自由灑脫的還有韓寒,他曾經在部落格里寫道:“我最懷念某年,空氣自由新鮮,遠山和炊煙,狗和田野,我深睡一夏天。”孤獨的圓融與美麗,朱自清先生也體會到了,《荷塘月色》這樣說:“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孤獨給了一個人幸福與平靜,從而讓一個人達到最放鬆、最接近自我的狀態。

大家也許都有體會:縱然你喜歡與朋友們在一起自由自在地說笑,喜歡與父母圍坐在桌旁聽他們的語重心長,喜歡與某個人在一起蕩舟湖心共度好時光,但當你一個人安靜下來,面對著四周的暗夜和一盞青燈時,還是會感到一種無可取代的滿足和歸屬感。這種滿足與歸屬感是在喧鬧中體會不到的。

其實孤獨的幸福不僅於此。當我們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變得專注,變得更加深刻更加敏銳。所謂“靜水流深”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人在面對孤獨的時候,是最接近自己靈魂的時候。許多大師一生鍾愛孤獨,而很多偉大的著作和發現,都是在深刻的孤獨中擦出的思想的火花。著名的文學大師錢鐘書先生鍾愛孤獨,經常拒絕媒體的採訪。有些報刊記者千方百計地想要衝破他的防線,卻都沒有成功。錢老80華誕那年,親朋好友、機關團體、各界學者名人都要為他祝壽,他拒絕了;社科院想為他辦祝壽會和學術研討會,他也拒絕了,只是一心安靜地做學問。錢老在享受孤獨帶給他的專注。我們都知道,人,能專注才能深入,能深入才能聽見自己內心的呼喚,才能讓自己的靈感迸發。而這迸髮帶給人的幸福,是在塵世的喧囂中無法獲得的。

試想,如果一個人一生都處在紛擾中,一直被洶湧的人潮推著走,沒有時間駐足,也沒有機會思考,每日都生活在別人的臉色與話語中,每日都要讓自己融入別人的圈子裡,那么這樣丟失了自己的人生,又有何意義與價值呢?沒有了意義與價值的人生,又何談幸福?所以孤獨是幸福的,它讓我們面對自己,解剖自己,認清自己,從而活出最真最美的自己。

所以,未來的日子,當你再次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的時候,再次一個人看書寫信與自己對話談心的時候,希望你不要感到痛苦,而是坦然接受這份孤獨,因為你正在享用上帝賜予的無限財富。一個人未必孤獨,人多時也許更茫然。人越孤獨便越豐富,因為孤獨是靈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是人生的境界。它沒有聲音卻有思想,沒有外延卻有內涵。孤獨是一種深刻的詮釋,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美麗。

極致的幸福,存在於孤獨的深海。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里,我們逐漸與自己達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