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自己的內心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把塵世的禮物堆積到愚人的腳下,我只要賜給我不受煩擾的心靈。”“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最詩意的棲居,便是居住在自己的內心。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背負太多繁雜的東西,心田得不到灌溉與滋養,逐漸龜裂貧瘠。當精神失去了落腳之地,便迷失了方向,終無所依。

占有與謀取固然是人的本能,但當欲望膨脹到無限大,內心便也成了一塊不毛之地。或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或慾壑難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浮雲蔽日,也蒙蔽了原本純真的靈魂。我們的生命如此短暫,有所營謀,必有所煩惱;有所執著,必有所束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心靈的後花園,那是我們詩意棲居的處所,是離自己最近的息壤,那裡繁花似錦、星光清涼。居住在那裡,精神可以得到放鬆,思想可以得到梳理,感情可以得到整合。它似床前明月,朗照心胸開闔,如三月清風,滌盡一身煙塵。

黃州的郊外,蘇東坡躬耕在一畝三分薄地上時,也同樣在自己的內心開闢了一方淨土。“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艱難並沒有將文豪壓倒。窮困潦倒時他依然高喊著“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外形枯乾但靈魂豐滿,他慘遭流放,但固守心靈的淨土,從容輕淺,不染纖塵。

在格尼斯堡,那個喜歡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燦爛的星空,就是俯視自己的內心。俯仰之間,康德摸索著通往人類文明的哲學道路。他的視野超過我們,但他的思想不拒絕我們。他居於心靈淨土,但眼觀八方外物。

居住在自己內心的人,便擁有了生命的內定力,返璞歸真,超然淡定。不看重大紅大紫的那份榮耀,不在意大富大貴的那份奢華。千帆過盡,繁花亂眼,縱然有萬般浮華曼妙,他們自是氣定神閒,胸襟開闊,性情長久潔淨,鍥而不捨地追求內心的獨行與獨醒。

居住在自己的內心,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笑對落崖驚風,坐擁雲捲雲散,自我審視,淡定從容,堅持以純真美好的步履走過人生。

【點評】文章觀點鮮明,扣題緊湊,高屋建瓴,語言生動。對“居住在自己的內心”的內涵闡釋得透徹明白,理論論證與事實論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內容充實,有很強的說服力。特別是理論論證的深刻,增強了文章的說理性。如“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背負太多繁雜的東西,心田得不到灌溉與滋養,逐漸龜裂貧瘠。”“占有與謀取固然是人的本能,但當欲望膨脹到無限大,內心便也成了一塊不毛之地。”“居住在自己內心的人,便擁有了生命的內定力,返璞歸真,超然淡定。”這些話富有哲理,有很強的邏輯性,文章因此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亮點】議論文不一定必須板起面孔說理,語言生動優美就是本篇議論文的特色。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優美,一是較好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對偶、擬人等修辭手法;二是巧妙引用了名言佳句詩文;三是嫻熟運用短句整句。如“或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或慾壑難填,無有窮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盜名,招搖過市。浮雲蔽日,也蒙蔽了原本純真的靈魂。我們的生命如此短暫,有所營謀,必有所煩惱;有所執著,必有所束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這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居住在那裡,精神可以得到放鬆,思想可以得到梳理,感情可以得到整合。它似床前明月,朗照心胸開闔,如三月清風,滌盡一身煙塵。”細細體味這樣的語言,難道不值得我們讚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