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樂作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剛上國小時,老師常用這句話鼓勵我學習。可效果卻並不明顯,尋於原因,大概是年幼的我被"苦"字所嚇怕了。

時光斗轉,又想起那句"學海無涯苦作舟",苦作舟,苦作舟……如果當初大人們告訴我的是"樂作舟",又會怎樣的結果呢?

從古代起,就有太多人把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了,於是便有了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程門立雪,聞雞起舞……更有吃盡千般苦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融古通今,我所做的不過是先人的繼續,每天六點起床,用惺忪的睡眼和呢喃的音調讀課文,背單詞。我們為自己的辛苦而驕傲,而不快樂。因為這苦學是被當前的形勢所逼,並非初衷,這哪會快樂?

試想,你皺著眉,咬牙切齒,忍著巨痛換來的知識,會在腦中停留多久呢?何不放鬆心情,讓學習讀書成為一件快樂,因你想做而做的遊戲呢?

誠然,擁有這樣精神境界的人也是有在的。陶淵明嚮往快樂與完美,因而創造了"世外桃源";柳宗元心如止水,便發現了小石潭的清澈;王羲之快然自足,因而擁有"流觴曲水"的雅趣。他們的不朽之作完全得利於對生活的熱愛,有了這份愛使他們變得快樂。偉大的人因學習而快樂,並為快樂而學習著。

快樂是一切的根源。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抗爭,要緊的是快樂。某作家說,保持愉快的心情,使他的思路暢通無阻,寫作速度加快;經過兩次考試最終考入哈佛的鮑勃·摩爾堅信:快樂與希望是成功的通行證。儘管他在第一次考試中有三科不及格。

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快而舒適的詩,好象新生活的鐘聲在我的生活中鳴響了。

高爾基似乎闡明了我的觀點:學海無涯,以樂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