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位令世界為之驚嘆的奇人,一個是拿破崙,另一位就是海倫·凱勒”。今天,我有幸閱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使我真正的認識了這個不平凡的人。

海倫·亞當斯·凱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阿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塔斯喀姆比亞。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為一次連續幾天的高燒,治癒後留下後遺症——被迫失去視力和聽力。小海倫的脾氣越來越暴躁,直至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從此,莎莉文老師和海倫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明白了語言文字的奧秘,發憤圖強,先後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和劍橋女子學院。在親朋好友的關愛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她對老師、親人和所有幫助過她的人有著一顆感恩的心,並把這顆感恩的心奉獻給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凱勒這個有著一顆堅強不屈的心靈的女子,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其實,沒有人不嚮往光明,沒有人不嚮往幸福,更何況是一個盲、聾、啞的女子。海倫·凱勒雖是一位殘疾人,但我認為她比健全的人更健全!她用行動告訴了人們:擁有光明是多么可貴,我們應該珍惜光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遊玩著,他們追求的生活還不如那些乞丐,至少還知道去要飯。而目前我們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無心向學。

海倫?凱勒你的堅強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你對生活的嚮往是我們學習的動力。讓我們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