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脈

說到文脈,許多人認為這個詞並不陌生。那什麼是文脈?有人回答:文脈就是文化脈絡唄。那文化又是什麼?沉默片刻,有人說出了百度的答案: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那中國的文脈又是什麼呢?沒人說話了。

看來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暑假,我按老師的要求,看了余秋雨的簡介挑了《中國文脈》這本書。說實話剛開始我並不太期待這本書。但當我看完第一章時,心中不由得改變了評價。

說到余秋雨就不得不說到文化,提及文化就不得不說到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身所經歷的文化歷史也是獨一無二。

中國文脈,就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引,從《詩經》講起,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

我梳理了一下本書所說的文脈:

炎黃帝的神話以及來歷;

對遠古神話的推敲;

夏商周的演變;

老子的心態與孔子的一生以及和西邊商朝的聯繫;

墨子的思想和對文脈的貢獻;

齊國的稷下學宮;

黃河與長江文化;

楚國的屈原—第一詩人;

司馬遷的歷史文化;

三國中曹操那一家;

魏晉亂世;

晉朝陶淵明的“田園”思想;

大唐不純粹的胡漢思想;

自大唐而來的西方佛教;

多元素思想的匯集地,長安;

影響唐朝思想的詩人;

擁有輝煌的文化與農業文化思想的宋朝;

文化思想堅定的元朝;

元朝斷裂猶存的《富春山居圖》;

險些斷絕文化的明朝;

文化的雙刃劍,科舉制;

中華大地上的小人;

中國的文脈分四段:起源輝煌衰落延續。

看完了這本書,我也為中國文化那古老而久遠感到自豪,從古至今,我中華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目睹了多少王朝的興亡盛衰,時間變了,地域變了,人變了,可中國的文化卻流傳了下來。

看到這我也明白了為何中華文化能傳承這么久。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古以來糅合了許多民族而構成的龐大民族,它本身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但是是以一個主要民族為中心,不斷同化其他民族,最終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這箇中心民族在漢朝前被稱為夏族或華族,漢朝之後則稱為漢族。中華民族在歷史上雖然幾經磨難,但是卻能夠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不斷發展,並創造出令人稱讚的文明。

從地理位置上講,中國位居東亞大陸的北溫帶,氣候適宜,天災較少,資源豐富。從經濟上講,以農業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是促進中華文明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政治因素方面,中央集權的政治環境為中華文明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後,我們不能忽略中華文化自身的因素。首先,漢字在世界上是獨具一格的,它是一種單音獨體,具備有形音意三種符號的獨特文字。其次,中華文化本身便具有兼容性和巨大的創造力,能夠在發展中做到求同存異,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同時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

但是,放眼現在,我們已經感受不到那浩正而熟悉的氣息:滿街的麥當勞與肯德基,人們身著耐克阿迪,用的是蘋果三星,看個球賽也在高喊著外國隊的名字。看著這遍地“全球化”的標誌,問道中國氣去哪裡了?

我們又看到中國文化正在消融:長城上的亂寫亂畫,對古代人物的搞怪塗鴉,將文博單位與旅遊企業捆綁上市等等。象徵著中國的獨特魅力越來越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卻是:中國式過馬路,大媽們抑制不住的廣場舞,屢抓屢犯的貪污現象。這些行為都在一步步的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影響著中華幾千年的文化。

中國的文化不能從我們這裡斷開,我們不僅肩負著延續的使命更要將其發揚光大,讓我們從現在起努力學習中國文化與精神,為文脈的延續儘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