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西雙版納

緣起一本連環畫,名叫"小孔雀找媽媽".講的是:一隻小孔雀,迷了路,跑到傣家人的村寨,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它終於找到了孔雀媽媽的故事.這本小人兒書讓我記住了一個名字:西雙版納!

來到美麗的彩雲之南,最令我神往的就是一直縈繞於心的夙願---到"西雙版納"去。於是從昆明乘飛機,40分鐘抵達。下飛機後,在機場就受到了穿傣裙女孩兒的熱烈歡迎。

辦妥入住手續已近深夜,"西雙版納"這個令我嚮往了多年的地方,曾一度被我視為遙不可及的旅行目標,一朝達成居然毫不費力。我知道,這是上蒼的眷顧與厚愛,這一路上的美景與愜意足以讓我誠心誠意地感激各方神聖。

儘管當地人再三叮囑“不要獨自外出”,我仍然無法管住澎湃的心,趁夜色在酒店周圍悄悄走了一圈,街上種植的是有寬大葉子的熱帶植物。呼吸著透過棕櫚樹飄來的微風,懶懶的潮潮的,心全然被融化。

一個無法入眠的夜。在花香里,意識逐漸渾沌,彷佛回到從前。那是遙遠的夏天,知了聲嘶力竭地鳴叫。一個寂寞的小孩兒坐在院子裡的榕樹下,捧著一本小人兒書,如痴如醉的勾畫著描摹著那個遠在天邊的故事。書里美麗的孔雀、挑著水的瘦瘦腰身的傣族姑娘,她們穿著短衣長裙排成一隊,走在夕陽下竹樓前……

車行在西雙版納的公路上,熱帶雨林潮濕的空氣撲面而來。

走訪到了一處村落,為了保持這裡的原生態環境,在國家的扶持下被開放為觀光景點,以展示其獨特的民族建築與風情。村落整體都是竹木結構,這裡主要生活著傣族人家,另外還有一些其他不具備獨立成為民族的"人"(小於民族的聚居群落的稱呼),他們游離於56個民族之外,但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西雙版納就有這樣的景觀:烏黑色的茅屋,三五簇,聚在山腳下,裡面居住著沒有文字只用簡單語言進行溝通的人們。由於沒有文字和人員較少,所以不具備成為“民族”的條件,因而他們不被稱作“族”。他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外界通婚也沒有其它交流。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們目前的生活已由原始社會一下子邁入社會主義社會,但他們依然保持著特立獨行的生活習慣。

在村落里,這樣的“人”的生活,令我們嘆為觀止!他們茹毛飲血,乖張怪異。年輕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強悍,進行自殘式展示。見到我們驚恐的表情,他們就快樂地笑起來。還有的伸出胳膊,示意你可以摸他健壯的肌肉,千萬別拒絕,那是他的好意。然後對他豎起拇指,他就會得意洋洋仿佛得到了獎賞,真是可愛純樸的青年。

小村落里還散落著一些藝人,他們用手工的方式造紙、釀酒、做葫蘆絲等。想自己動手弄弄,人家也不煩,還耐心地指點。他們並不為了讓我們買什麼,人家有政府扶持,只要看看他就高興。做成的葫蘆絲當即吹上一曲,美妙動聽,大家鼓掌喝彩。由於我鬧得最歡,所以曲罷,手藝人遞過來讓我試吹。對著尚存著傣家人親切餘溫的葫蘆絲,我有點犯難!面對老人家的盛情,我豁出去了,都是是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嘛!我用手握著葫蘆絲的嘴兒假意詢問要領,然後鼓起腮幫子開吹。音符七扭八歪拐出來,驢叫一般。手藝人哈哈笑,叫來家裡年幼的小孩,遞過一把葫蘆絲,孩子立馬吹得是朗朗上口,再次博得眾人的掌聲。

來到一處竹樓,見這家門裡閃過漂亮的身影、因為我們上午到訪,恰逢年輕人外出勞動的時間,所以一路只見到老人和孩子。穿著傣裙的姑娘是我喜歡的!正探頭探腦尋著那美麗的身影,門裡走出一老婦,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行人上去做客。男男女女十幾大位,赤腳上了人家竹摟,鋪著地板革的地面很乾淨。老婦人十分熱心,我們問這問那,她一一作答。還帶我們參觀了“廳堂”“臥室”,終於,一個婀娜的身影翩然而至。姑娘端上了幾盤水果,漂亮的衣裙帶走所有人的目光。

來的路上也曾遠見傣家女子窈窈窕窕,但近看的感覺真是好。她們挽著整齊的髮髻,髮髻一側帶著一大朵鮮花,神態悠然。只有水傣的女子才戴花,另外還有花腰傣、漢傣,區別在於衣服的樣式。我最喜歡水傣的筒裙,它完美地描繪了傣家女孩的身材。說也奇怪,還就沒看見一個胖子或五短身形的的。這裡男子女子身材都是那么標緻!見慣了北方大漢,相形之下這裡的男子略顯單薄。最看不夠的是傣家的女子,出水芙蓉般地美。那種寵辱不驚的恬淡,深入人心!

陶醉著,繼續向前。出村不久,來到一片廣袤的橡膠林,帶隊的當地人輕描淡寫地為我們揭開了那段歷史。當年曾有八萬名來自北京、昆明、上海,重慶、成都等城市的知青。在這片熱帶雨林里,他們揮灑著青春,消磨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在這裡知青們放下書本,拿起鋤頭。建農場、種橡膠、辦學校,一個與世無爭的西雙版納從此被八萬名知青攪得沸沸揚揚。

別說是背井離鄉的知青,就是我這女流,都對傣家的女子心馳神往,何況他們那寂寞衝動的青春呢!於是,在知青於傣家人之間,在知青與知青之間,一幕一幕上演著悲歡離合的人生大戲,而悲與離唱著絕對的主角。

時至1978年,知青全部返程。無論“北京靠父母昆明靠大夫四川靠丈夫上海靠政府”,總之,八萬知青毅然決然離開了西雙版納。西南邊陲的這顆明珠上,不知滴落了多少傣家女孩的眼淚。西雙版納再無法恢復往昔的寧靜。很多知青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骨肉,於是有了電視劇中,西雙版納遺留的知青子女到上海尋親的故事原型。還有許多知青,來不及返程就長眠於橡膠林。

驅車前往緬甸的路上,我們穿越橡膠林時看到了林中散落的墳冢。當地的領隊輕聲哼唱起:“美麗的西雙版納,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哪裡是我的家……”那是一段怎樣的歲月啊,青春與生死相伴,青春與訣別相伴,青春與身不由己相伴!而為這段迷茫青春買單的是一隻只小孔雀,彷徨中到處尋找著屬於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