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落的美德之美

老師曾對我們說過,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而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美德就是最應該好好守護和傳遞的珍寶。

在我顛覆詞性的認識中,“美德”既是一個名詞,又是一個動詞。因為真正的美德不僅來源於內心,還應該付諸於行動。行動表現出來的美德之美,就是對德最大的讚賞了。

上帝親自將所有美好的品質灑向人間,並讓它們化身成為不起眼的飄落的小小微粒,等待著明眼的善人將它們拾起。所以世界才會這樣美麗——只因那些明眼的善人擁有乾淨溫暖的心靈。

現實中的明眼人和心靈上的明眼人是不一樣的,只有心靈明亮好過只有雙眼明亮,哪怕是盲人。我讀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盲人老太太拄著拐杖來到電力局,拿出她所有的積蓄——只為了在家門前裝一盞路燈,為夜行人照明——儘管她清楚自己根本不需要路燈。她坐在屋裡時,經常聽見外面有夜行人摔倒的聲音,她的心也會跟著一陣痛。鎮上的人們被盲人老太太的美好心靈震撼了,便集資在這條路上裝了一排路燈。從此,每一個路過的人都會想起這位老太太,並由衷地感謝她帶來的光明與溫暖。這位心靈明亮的盲人老太太雖然不能看見光明,卻擁有滿心的陽光。她把這光亮變成了路燈。於是,人們的心靈被照亮了,便架起了一路的光明,讓路人不再跌倒,讓獨行人不再孤單。這種真誠的善良,能點亮周圍的每一盞心燈。

學習《木蘭詩》這一課時,老師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木蘭身上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同學們紛紛給出了很多答案,勤勞、孝順、堅強、勇敢、淡泊名利、嚮往和平勞動生活……還有愛國報國。老師講道,最後的“愛國報國”才是最重要也最值得學習的,因為報效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名族最最崇高的美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一直廣為流傳。難怪歷史老師常常說:“天下百姓記得最牢的人往往不是君王,而是以身許國的民族英雄。”當我們追問原因時,歷史老師總是笑而不答。

班上有一位同學,感覺上很有大將風範,在我們眼中是老師級的人物。和她交談相處時,總讓人感到很舒心。她平時從不張揚,也不愛出風頭,仿佛能和每一個人保持不錯的友好關係。她說話的時候總是那么淡定從容,幾乎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發生過尷尬的爭執。有一次她不小心開玩笑惹惱了一個同學,那同學獨自一人走開生悶氣去了。她輕輕地走過去,站在那同學旁邊,望著天空,不知說了一番什麼話。沒過多久,我們居然看到這兩個人在很熱切地交談,完全無視之前的不愉快,同樣無視了旁人。後來我問之前那個生氣的同學,她們當時到底在說什麼。那同學並沒有回答我的話,卻一臉神往地望著窗外,說:“我覺得她說話好有哲理啊,而且人真的很好……”我在一旁聽得似懂非懂。那同學轉過來看著我,說:“你覺得她是個怎樣的人呢?”我想了想,含糊其詞地答道:“很好啊。”的確,她是個很好的人。可是究竟哪裡好,我也說不上來。直到有一天,和朋友閒聊的時候,有人說起她,說她是個很會包容的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許這就是這位老師級的人物令人願意親近的原因了。

也許美德之美並不那么容易拾起,但是願意努力總是會有成果的。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年輕的富蘭克林有一個筆記本,裡面畫了一個大表格,上面寫著13個單詞,一個單詞代表著一條美德:節制、恬然、守秩序、果斷、勤勉、儉樸、真誠、穩健、公平、寧靜、堅貞、謙遜、整潔。每天晚上,他都會對著表格檢測,凡是沒做好的,就把對應的格子用黑點塗滿。表格里的黑點越來越少,年輕的富蘭克林也修得了好品格。富蘭克林這種自我檢測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

那些原是美德的飄落的小小微粒,每天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它們拾起。而它們到了人身上之後,就會散發出馨香,散發出人格的魅力,散發出美德之美,永遠閃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