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驪山

驪山位於陝西臨漳縣城的正南面,西望長安,北對渭水。論高度,它海拔不過千米,可是早已馳名中外。那裡不但有聞名全國的華清宮、溫泉、“捉蔣亭”,在它的東北方,還有規模巨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一個星期天,老師帶著我們來到驪山腳下。穿過紅色大門,繞過一株高大的雲松,向前走不過百餘米,就來到了華清官。華清宮是唐朝玄宗皇帝為寵妃楊玉環建造的避暑住所,裡面有一個“貴妃池”,是供楊玉環沐浴的地方。那華麗的樓閣被泉水環繞,浮萍滿池,碧綠明淨;荷花亭亭玉立,千姿百態,逗人喜愛。

池邊用大理石雕刻的九個龍頭,神態逼真,細水從龍口噴出,形成“九龍戲水”

的美景。水面上的九曲橋,以條石做基,圓木做柱,琉璃瓦做頂,總長十幾米,像一條矯健的游龍。走過九曲橋,有座樓閣,琉璃金頂,門窗用堅硬的木料細雕而成。周同奇花異草,絢麗多彩,真是美不勝收。在舊社會,達官貴人在這裡尋歡作樂,勞動人民怎能進來?今天,勞動人民可以自由自在地到這裡觀賞遊玩,真是“換了人間”!

從“貴妃池”向東走幾十米,我們來到一排名為“五間廳”的平房跟前。當年,蔣介石置東北三省於不顧,說什麼“攘外必先安內”,掉轉槍口專打內戰。

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東北軍和西北軍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戰的政策感召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毅然下令軟禁了蔣介石。那是1936年12月12日晚上,蔣介石就住在這所房子裡。子彈打穿了他窗戶上的玻璃,蔣介石聽到槍聲後,嚇得魂不附體,衣服都沒來得及穿就慌忙跳出後窗,往山上跑,在半山腰卻被活捉。後來,人們在那裡修了個小亭子,取名“捉蔣亭”。

繞過“五間廳”,向東走不遠,來到通向“捉蔣亭”的小路邊。小路蜿蜒向上,都用石塊砌成。小路兩旁的山坡上,松樹、杉樹鬱鬱蔥蔥,芳草鮮美,花香四溢。當我們沿著幾百級石階登上“捉蔣亭”時,早已汗流俠背了。大家當風而立,涼爽的輕風迎面吹來,格外舒服。忽然聽到遊人在講:蔣介石當年拚命逃到這裡,想沿一條石縫爬上山坡,石縫上端有個石洞,可他怎么也爬不上去,兩手在上面亂抓,兩腳在下面亂蹬,就這樣被捉住了。這生動的介紹,引起人們一陣鬨笑。“捉蔣亭”,它是歷史的見證:誰要與人民為敵,逆歷史潮流,就絕沒有好下場!

休息片刻後,我們準備從這條石縫爬上山頂。石縫緊靠崖邊。崖雖不高,低頭下望,卻使人頭暈目眩。我有點怕,但轉念一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想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色,非上去不可。於是,我鼓足了勇氣,隨大家一鼓作氣,爬上了山頂。我和同學們都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再看彼此身上,汗水與泥土混在一起,有的人臉卜、手上還被荊棘劃破了,可大家心裡都很高興。極目遠眺,彎曲的渭河,像一條銀色的帶子。遠處,一列火車賓士向前,公路縱橫交織,村鎮和工廠星羅棋布,大小煙囪上飄著縷縷輕煙;近處的農田,有碧綠的,有黃色的,真像多彩的錦緞。看到這些,我們覺得祖國秀麗的山河更可愛了,讚美之情油然而生,什麼累、熱、渴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遊覽結束了。歸途上,我們依依不捨,回頭望著那漸漸遠去的驪山,那蔥籠起伏的山巒真像一匹昂首欲奔的駿馬。噢!對了,古人曾經把這座名山比喻為一匹“驪馬”。今天,在八百里秦川的遼闊土地上,驪山,依然像一匹“驪馬”,但比過去的驪山更加雄姿英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