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傳統美食各地都不同,但不管是哪兒,都有吃年糕這一傳統習俗。我的家鄉——金山,也有吃年糕的風俗,不過我們的年糕叫“焋糕”。

在農曆過年前半個月左右的時候,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焋糕了。首先,我和奶奶一同拿著家裡的糯米去碾米廠把米碾成米粉,之後把米粉拿回家曬個幾天。接著,就是化糖水、搓粉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糖水的溫度和量一定要把握恰當,否則再怎么搓,粉都不會細膩甜糯的。要確保細膩甜糯,就得反覆揉搓糖水和過的米粉,再用細密的篩子篩出揉搓過的米粉。想知道米粉水分是否合適,就看篩出來的粉是否形成蓬鬆的錐形,如果是蓬鬆的錐形,這粉就搓得有質量了。在大家搓粉時,還要有一個人在灶邊守著鍋,因為鍋內煮著赤豆。等赤豆煮爛後,把水過濾掉,放進淘米籃,然後抓捏赤豆,直到豆沙濾到盆里。接著用紗巾把盆里的豆沙擠乾水份,之後將乾豆沙、豬油和白糖一起炒,一大盆的豬油豆沙就做好了。

下一步就是裝模了,家裡用的模子是正方形的“焋糕枕”,模子底部是一塊細密的紗布,紗布上是“焋糕紙”,我們一般做的都是豆沙糕。先裝上一大半米粉,再在每格中間用勺子舀上1-2勺的豆沙,再蓋上一層米粉,把米粉裝到略微高出格子,然後,用尺子壓住模子的框線輕輕刮平,接著用模具再壓一下,最後用一把洗淨的刀沿著模具壓出的線條把糕分成16塊。

蒸糕的鍋里要放上土灶頭專用的井字格,這樣模具就不會浸到水裡了。蒸個十來分鐘,充滿家鄉味道的糕就完成了。

香味催促著春節的腳步,春節也正喜氣洋洋地向我們走來,我們忙碌著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期盼著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