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

【篇一:家鄉的風俗——吃醬油肉】

燕湖國小六(1)致遠班 曾翰霆

我的家鄉在溫州市平陽縣,在過年的時候是很有年味的:在平陽,有一種年味兒叫醃熗蟹;在平陽,有一種年味兒叫撣新;在平陽,有一種年味兒叫拍全家福;在平陽,有一種年味兒叫分歲酒;在平陽,有一種年味兒叫辦年貨……在平陽,還有一種年味兒叫吃醬油肉。

每當快要過年的時候,我們一家都會回溫州。因為溧陽和溫州隔得比較遠,早上出發,到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上五六點鐘了。此時已是吃飯的時候,而在眾多海鮮和菜面前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一道炒包菜,而那道炒包菜里總是會加入一些東西一起炒,使他的色、香、味大幅提升——那就是醬油肉。

在餐桌旁坐下,第一股撲鼻而來的香氣就是醬油肉的味道,一口下去肥而不膩的感覺真是太好了。一口包菜一塊肉。這是炒包菜的最佳吃法,就像生菜包著烤肉的吃法一樣,酥脆爽口的包菜配上緊實Q彈的豬肉,臉上怎么不會浮現出幸福的表情呢?小孩子們都忍不住不顧吃相的大口吞咽著。

第二天,奶奶走到後院我跟了上去,發現竹竿上吊著一條一條的醬油肉。奶奶說:醬油肉是用豬肉放在醬油中浸泡,然後曬乾而成的。過去,在曬這些臘貨的那個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滿鐵釘,上面掛著醬油肉、醬油鴨、醬油雞。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所以即使市場裡有現成的賣,奶奶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曬。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風俗嗎?

【篇二:又到粽葉飄香時】

燕湖國小六(1)致遠班 李博陽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著許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粽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醃製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粽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床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粽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裊裊,綠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帘,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讚,我急忙撥開粽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粽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嘗著這一口,仿佛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點悽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