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前的一家人

我的家在距離大連最近的一座“城市”——萬科魅力之城。每天來往於“雙城”之間,即使晚餐時刻也顯得匆匆忙忙,生活有一種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的感覺。唯有周末才略顯悠閒。

周末,經過萬水千山的跋涉,終於回到了家。爸爸媽媽準備了一桌比較豐盛的菜餚,來慰勞我們一周的候鳥般的生活。餐桌上有“紅燒雞腿”“圓蔥炒蛋”“紅油金針磨”等等,我們家晚餐幾乎是無聲的,不像其他人家高談闊論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偶爾幾句便是父母說“把這個給小放吃”“把那個給小放吃”。清風朗月,寧謐風清,清風宛如縴手拂過碧綠的湖面,盪開圈圈細細漣漪,望著爸爸歲月的溝壑腦海中浮現斑斑往事。記得國小五年級的事候,突然間重感冒發燒40度,渾身無力,身子軟的像一條蟲。爸爸用他肥胖的身體吃力的背著我,那是爸爸還是個胖子,吃力的將我從家裡背到小區門口打車。我們家的小區很狹長有300來米才到門口,趴在父親的背上暖暖的,突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不僅感嘆道原來爸爸都是這樣的。這件事我記憶猶新,望著消瘦的爸爸默默地吃飯不時地給我夾菜,我似乎理解了父親的含義。媽媽吃飯時偶爾會說:“祁放少吃一點,你都胖了,他爸你想給他吃成小豬啊!”媽媽是一個偉大的女人,不高的個子顯得嬌小,卻扛著生活的艱辛,爸爸因病休息了一段時間,她一個沒有我的身材高的女人默默地扛著一切。照顧我,關心爸爸,她對我總是比較寬鬆,每當爸爸因學習責備我的時候,她總是來圓場。這次期中考試我考的稀爛稀爛的,爸爸很是責備我。媽媽不時給我解圍“她爸不要在說了,孩子已經知道了、、、、、、”“你當他心裡不難受啊!你總是責備他。”日月的辛勞在媽媽的臉上刻下了道道深紋,眼角魚尾紋在眉目中游弋。我望著周末“豐盛”的晚餐我似乎有些哽咽,不禁在心中吟誦著那首獻給父母的詩句。

如果我是狂風中的一葉孤舟,那么父母的愛便是港灣里的燈塔。

如果我是黑暗中的花朵,那么父母的愛便是一抹刺穿黑暗的月光。

如果我是迷路的孩童,那么父母的愛便是一枚指南針。

餐桌前的一家人幾乎無言的進食著,我環視父母的臉,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無言勝有言,大愛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