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歌謠作文800字

奶奶的歌謠讓我深深迷戀,童年的記憶總是關乎與此。她唱的小調總是那么的原始、純粹,似乎百聽不厭。

奶奶是江西客家人,一口標準的老黃牙,操著一口極不標準的國語。每次去吃飯,她總是自動切換成客家話熱情地與我攀談。我便暈頭暈腦地聽著。她所說的客家話中,我能大致明白的只有那幾句歌謠了。

每年我都會去包粽子。她拿出一捆又厚又寬又長的粽葉,熱水“嘩嘩”一澆,水汽便裹著裊裊清香上升。這個時候,奶奶總是低著頭,不知在盆後面忙活什麼呢!我便能斷斷續續聽她伊伊呀呀的歌聲,也被這水汽披上了層薄紗:“端午粽,粽子香……熏艾草呀,思親人呀……”

她總能包出精巧的粽子似乎也有歌謠的魔力,她將粽子葉彎成圓錐形,將那短短的、好似濃睡不消殘酒的糯米實實地填在裡頭。“月光光,照地床,蝦仔你乖乖訓落床……”她又伊伊呀呀的唱起來,這種婉轉又帶著滄桑和純粹和歌聲總讓我想到:一片紫竹林或者一座土樓,前面擺著一個藤椅,樓檐掛了一串風鈴。輕風拂過,藤椅吱吱喲喲地低吟,風鈴叮叮咚咚地搖曳,最後伴著土樓里的低語聲、炒菜聲一溜煙兒地去了遠方。

待她唱完時,一排精巧的三角粽子整齊地排列在那裡。

我滿心歡喜地打量著它們,也躍躍欲試。便學著奶奶的模樣,一彎一折一壓一纏。卻常常纏不緊線、漏了米。看著它們在桌子上追逐、嬉戲。我噘著嘴望向奶奶,她露出一口老黃牙,眉眼彎彎笑著對我說:“不著急,慢慢來,奶奶陪著你。”我倆又重複著做著剛才的動作,我眨眨眼,學著奶奶的口音一起唱“月光光“,奶奶竟是一愣,又明白我偷學了”秘訣“又咯咯地笑了起來。

我有些累了,昏昏沉沉地倒在被子上。在朦朧中看著奶奶。陽光如碎玉般濺到她頭髮上、臉上,將皺紋淡化了許多。她又低低地唱起來“蘆葦盪,荷花渡……”我就伴著歌謠睡著了。

我依舊在歌謠中醒來。粽子已經煮好了,甜甜的米漿香,清淡的粽葉香織成網溫柔地敲打我的味蕾。那股純粹、原始的味道,和歌謠一個樣。

我們都生活在聲音的世界裡,只有用心品味,才能領悟背後的韻味。奶奶的歌謠不只縈繞於端午,它伴著我成長。